浅析信息技术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应用

中国科技纵横 / 2017年12月14日 10:11

新闻

武宁局举办农业气象实用技术和气象灾害防御培训

张永军++马亚伟

摘 要: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对农业的防灾减灾服务职能,加强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现代农业的体系结构,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部门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农业灾害的发展由许多的自然因素决定,通过深入探究,认识灾害发生和发展客观规律,可以通过预测灾害的发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关键词:灾害防御;灾害研究与评测;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S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4-0227-01

1 农业气象灾害研究与评测

在农业生产中决定农产量最大的就是农业气象灾害,所以对此项所造成损害进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

1.1 农作物模型评估方法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化,人们将信息技术与农业气象灾害研究进行了有效结合,而且在农业气象灾害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作物模型进行定量评估。进行作物模型评估的好处是直观的看出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发育时期各个阶段的温度变化。

1.2 综合模型评估方法

综合模型评估方法就是综合受灾的程度、受災的范围、抵抗能力、作物对灾害的敏感度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估,气象灾害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致灾因子到承灾体、承灾环境,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完整的灾害链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及时向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通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1.3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实施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对已存在的危险因子在一定年限内的可发生性以及危险程度进行预测,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种类多,频次高,阶段性和季节性明显,区域差异大,影响范围广。高温热浪、干旱、暴雨、台风、沙尘暴、低温寒潮、霜冻、大风、雾、霾、冰雹、雷电、连阴雨等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普遍存在,频繁发生,影响广泛。

2 现状分析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极端高温高发区较集中,干旱分布广泛,极端强降水多发于南部,台风登陆时间集中,沙尘暴季节性明显,霜冻及寒潮北强南弱,大风区域性特点突出。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组织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灾害联合监测,并将人口密集区、农业主产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渔场作为气象灾害监测的重点区域。

①综合模型评估,这种评估方式的着力点往往放在气象灾害的危害级别,天气和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研究表明,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将更加复杂多变,高温、干旱和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将进一步加剧,抵御巨灾的形势不容乐观。这一特点决定了气象灾害具有可防范性的特征。②模型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与机理性,并且非常实用,目前普遍运用于我国一些基层的农业管理者身上,能够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改进方案。

3 加强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观测站网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始终受到各类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制约。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技术研究,以实现农业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针对气象不能为小区域农业减灾防灾服务的现状,要建立起高时空密度、自动化和多要素的现代化气象综合检测网络,对相关的气象资料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提高气象检测的能力。

3.2 提高对灾害的预测和预防能力

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体系是气象部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重要环节,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有效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针对性的灾害预警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对农业的防灾减灾服务职能,加强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现代农业的体系结构,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部门预报信息的准确性。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法律制度,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立法进程;加强气象灾害综合观测体系建设;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的法律制度;完善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和社会在气象灾害防御活动中的法律责任体系,解决气象灾害防御中遇到的瓶颈和制度缺陷问题,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