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层审计机关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中国科技纵横 / 2017年12月04日 06:51

新闻

技术创新SPRE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王伟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袭,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技术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审计人员要及时转变审计思维模式,探索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与手段,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本文就此对基层审计机关使用的审计技术创新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实现审计技术创新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技术;创新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9-0229-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技术创新越发成为新时代审计工作发展的重点内容。审计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对审计技术创新方法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本文就此对基层审计机关使用的审计技术创新方法进行探讨。

1 审计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跃发展,审计机关为加快实现审计工作转型,跟上大数据时代步伐,在基层审计机关中广泛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审计技术创新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审计成果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6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强调:“要始终坚持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探索创新审计工作流程,加强各专业审计的融合,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快实施“金审三期”工程,提高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和宏观分析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是当今信息化社会对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今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方法的必然要求。审计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审计人员要抛弃那些不适宜、过时、陈旧的审计理念,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需求,及时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要求每位审计人员打破常规,善于运用立体思维、系统思维、发散思维,科学推理,抓住审计重点,形成有创意的审计思路、运用新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有效利用计算机审计手段查找疑点,挖掘案件线索,提高审计工作成果。

2 审计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

目前,审计机关存在审计项目多为大型化、被审计对象复杂化的特点,例如,财政审计大格局涉及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审计、农业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多个业务部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的国有企业具有规模大、跨地区、跨行业的特点,组织结构复杂,业务数据量、资金量庞大,对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来说,传统审计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技术创新是一个新的挑战,面临的主要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审计人才短缺

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审计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复杂性也在不断的增强,对审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精通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境、工程技术、财务会计的多种类型专业人员,然而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短缺且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人才短缺和审计力量不足严重制约着审计技术创新,是当前基层审计机关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2.2 审计技术手段受限

当前,被审计对象使用的数据库在不断更新、数据量也在逐步加大,基层机关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审计知识,对SQL数据库较为熟悉,但对ORACLE、SyBase等大型数据库应用较生疏,对如何采集并将其转换成熟悉的SQL数据就成了难题,探索成功的采集转换数据成为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因而审计人员只能从账面上审查,进行手工核对,工作效率既低,还容易有遗漏的事项,在计算机审计技术手段的限制下,导致审计人员无法从大数据中查找问题,发现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面临着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现状,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学习,掌握现代审计方式技术与方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处理与分析。加大数据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2.3 缺乏技术创新意识

针对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繁重、时间较紧、项目多、人员少的矛盾,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方法、技术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转变思想观念,转换思维方式,因而审计技术创新就成为提升审计效率的有力抓手。由于基层审计人员缺乏创新和进取意识,造成审计技术手段不精,工作效率不高,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上明显滞后。虽然数字化审计已经提倡多年,但目前基层审计机关进展速度较慢。少数一线审计人员大都只会审手工账,不会审电子账,打开了看不懂或假账真审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大数据审计时代的到来,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不少审计人员感到茫然,无所适从,缺乏积极应对的勇气和能力,为此审计工作效率、执行力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3 实现审计技术创新途径

3.1 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素质

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曾经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按照审计署提出的“坚持用数字化带动信息化,用信息化推进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积极推进联网跟踪审计”的要求,加大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人员参加计算机审计学习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途径,采取岗位大练兵、结对帮学、课题研讨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方法,把学习培训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参加学习积极性。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審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

3.2 整合审计资源,提升效率

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针对审计任务重、时间紧、项目多、人员少的矛盾,统一调配审计力量,打破科室界限,抽调各科室业务骨干组成技术分析组,建立审计人才库、审计专家库,为开展数据审计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加大计算机审计力度,加大数据总体分析,提高运用大数据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疑点分散核查的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时间和成本,提升审计成果,为审计监督科学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服务。

3.3 推动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数据共享

按照《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定期报送审计电子数据范围的通知》要求,在定期报送财政管理电子数据的基础上,扩大数据收集的范围和内容,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对相关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相关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技术文档的归集,审计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供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各类数据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工具。探索建立上下级审计机关数据共享和相应安全防护机制,使数据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和利用。结合审计数据中心已有行业数据,逐步建立适合审计工作实际的财税、部门预算执行、社保、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重大投资项目等重点行业审计数据库,为大数据审计提供数据储备。建立审计数据分析平台,便于实现实时检查、核实和数据挖掘等,通过分析资金流向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3.4 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升效能

审计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审计人员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理念,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多视角分析、多专业融合、多方式结合、多技术运用的审计管理模式,统筹市、县(区)二级审计资源,对系统行业和同类项目实行“捆绑式”审计,推行扁平化管理。探索数据挖掘分析和审计核查取证协同监督方式,着力推行“交叉审”、“大兵团作战、多兵种合成”的审计组织形式,不断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切实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坚持信息技术强审,大力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总结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努力实现审计方法、技术的全面革新,全面提升审计监督的能力和效率,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

基层审计机关须继续推进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融合,运用数字化审计方式,归集数据、分析数据、查找疑点、综合提炼,大幅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从宏观层面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提高研判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感知经济社会运行风险、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能力,着力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endprint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