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与IT治理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10月10日 09:07

互联网+

云计算的本质是IT治理模式

崔晶炜

目前云计算的市场表现明显存在“一头冷,一头热”的状况,厂商好象很热,声势也很强大,但是CIO尤其大中型企业的CIO对云并不够热情。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呢?究竟企业信息化中的云计算存在什么问题?各位CIO的疑问是企业信息化究竟能不能用云计算,怎么样落地?

互联网公司BAT和京东喊云计算喊得最响。互联网公司,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都有一个特点,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都是面向个人的,包括成功的FaceBook和腾讯,他们推动的云计算可以叫做吃喝玩乐的云计算,是针对个人的,而技术上都是基于非结构化的、离散的信息处理,基本上是弱流程的服务,业务逻辑比较简单,使用者之间很少存在复杂的组织架构,没有上下级和管理层级和汇报关系,而这在企业信息化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CIO们关心什么呢?CIO面对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层级复杂,数据关联性大,业务之间存在复杂的业务流程处理和业务规则控制。那么云计算怎么样把企业信息化如ERP,在云的环境下使用呢?我们面临的这个问题,就是CIO觉得云计算不靠谱的关键问题所在。目前的基于互聯网的云计算模式,没有搞懂CIO或者其他C级别关心什么问题,包括腾讯、新浪、百度对于社交网络可能很清楚,知道你想玩什么,但他们确实都不清楚企业关心什么?他们有什么需求?另外,企业信息化处理的数据都是结构化的,都是关联的应用,大型企业还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系统很多,系统之间关联性很大,但系统却又是孤立的,一个一个信息孤岛,云计算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目前的SaaS提供商都很难回答。表面上,CIO对于SaaS的忧虑是安全的问题,但对于大中型企业,更深层次的是数据接口和关联的问题。

Gartner的研究成果表明,要想有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我们必须同时关注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CIO利用云计算降低成本,必须更多关注数据、应用和整合。这就得谈到IT治理。

云的本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目前,不少企业的IT治理存在诸多瓶颈,例如企业分散投资,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应用水平低,总的投入多,无经济规模效应;IT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平均利用率在10%-20%之间,浪费严重;业务主导制的决策模式,导致系统孤岛,缺乏企业架构,运营成本远远超出采购成本。这种IT治理模式上的改变也是云计算要落地的体制保障。

IT治理就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来自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对IT治理的定义:IT治理是一个由关系和过程所构成的体制,用于指导和控制企业,通过平衡信息技术与过程的风险、增加价值来确保实现企业的目标。IT治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IT治理和其它治理主体一样,是管理执行人员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集团企业IT治理决策机制界定为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对治理客体(IT相关的活动)的决策权和责任担当框架。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需要制定哪些决策”和“应给由谁来做这些决策”,即相应的IT相关决策对应相应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担当的制度安排。

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担当,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主体,采用一些政治上的原型(君主制、封建制、联邦制、双寡头、无政府制)来描述拥有IT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担当或者为IT决策提供信息输入的决策主体组合。

在云计算模式下,这些决策权就需要根据业务、应用、IT基础设施在云计算模式架构下,进行分离,让云计算的运行架构与IT治理模式要相匹配,这与传统的分散式的IT治理模式和完全大集中建设的模式都有改善之处。

在云计算落地的IT治理方面,需要改变目前应用与IT资源不可分离的IT治理模式。集团企业总部可以通过虚拟化的资源中心和SOA架构平台,为集团集中建设集团架构的统一应用系统,如财务、物资、OA等应用。集团总部可以在IT中心,通过统一开放式PaaS平台,为下属企业提供业务应用和特殊应用支持的个性化应用开发、测试、部署平台,可以大大降低下属企业的IT投入,发挥整体价值。笔者观察到,国内有一些集团企业,如中信集团,正在这样的方向上做一些有益的和非常有意思的尝试。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