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多语种网站建设和文化传播

中国新通信 / 2018年10月09日 09:33

互联网+

陈丽洁

【摘要】 在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的信息时代,网络建设注重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用户多语种化表现出日趋显著的构建多语种网站的需求。运用新媒体特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多语种网站建设的关键。面对跨文化和国际交流的深入,网站建设对推进高校国际化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多语种网站建设将会成为我国高校网络建设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 新媒体 高校多语种网站 文化传播

一、新媒体背景下多语种网站建设概述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类媒体出现的先后顺序使人们把时间上出现较晚的网络媒体和数字媒体称为新媒体,不同的媒介传播方式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媒体形态。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对新媒体的理解是国内比较流行的定义,他提出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他在第四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上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海量存储、实时交互、媒介融合、及时更新的特有优势,已成为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平台。”1他的言论反映出新媒体的特征,也突显了网络媒体在我国社会的普及性。网络作为信息平台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沟通、互动与传播。

网络作为媒介创造了全球化语境,用户习惯于用母语在网站上搜索信息,因此,多语种网站的建设不仅为不同国家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本国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如今,至少有150多个国家通过网络相联,2012年企业翻译管理机构Smartling公布的互动调查显示全球90%的互联网用户生活在非英语国家,网络用户在非英语国家的不同语种地区增长迅速,并提出在当前全球网络环境中一个平台必须使用多种语言的结论。2随着网络用户多语种化的趋势,构建多语种网站的需求日趋显著,如何运用新媒体特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多语种网站的建设过程的关键。

二、高校多语种网站的功能与外语文化传播

随着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和教育机构愈发重视国际化发展,开拓国际化视野,扩大国际化交流的规模。在此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国际学术界的相互联系和依赖,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网站获取信息、进行交流。3学校网站是获取学校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学校向世界人民展示的名片,利用网络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步骤,网站建设对推进学校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网站的语种选择:纵向趋势》是一份关于大学网站使用语种的研究报告,两位国外学者通过覆盖57个国家的1140所大学的调查得出结论:英语依旧是高等教育使用的全球性通用语言;母语在大学网站的使用保持稳定;非英语的其他语种的使用增长率高于英语,从而大学网站呈现向多语种发展的趋势。报告还指出,多语种网站的建设能够展现出学校对于国际学生的欢迎,也起到与学生家长沟通、消除语言障碍等作用。4通过研究,学者预计大学网站多语种化的普及程度将继续扩大。笔者认为面对日益扩大的留学生规模以及愈发频繁的国际交流合作,我国高校多语种网站建设的需求也将不断加大,多语种门户网站的建设将会成为我国高校在网络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

推广和传播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网络是高校跨国交流的主要工具,多语种网站能够积极促进外语语言文化的传播。从学校层面上来看,多语种网站的建设提升了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的网站访问者,刺激网站浏览量的增长。从学科应用层面来看,多语种网站不仅为研究外国语言文化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分享和交流教学经验、科研成果的平台,也为高校培养的多语种人才创造了实践运用所学语种和施展语言才能的空间。外语文化不仅限于语言本身,而拥有广阔丰富的含义,比如文学、艺术、宗教、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等。由此可见,多语种网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外语语言文化专业建设和外语文化传播的平台。

三、高校多语种网站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网站为例

本文探讨的高校多语种网站范围限定于除母语和英语网站之外另设有其他语种的高校网站。我国首先设立多语种网站的数所高校多为语言类大学或外国与办校历史有紧密联系的大学(如同济大学),掌握多门语言的师生群体创造了学校多语种网站建设的条件和优势。笔者对我国语言类大学设立多语种网站的现象进行了搜索,发现北京外国语大学(50种)、上海外国语大学(21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4种)为学校网站开设语种数量较多的院校,其他院校或已开设语种数量较少的网站,或尚未开始建设多语种网站:总体看来,我国高校网站多语种化的建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网站为例,学校多语种网站的语种数量(包括英语在内)为21种,每门外语网站的总体设计风格和版面信息分布基本一致,其中的固定信息只需日常的维护,更新最为频繁的是院校和专业的新闻动态和活动信息,从选材、撰写(编译)、修改、定稿、图频搭配到最终发布都需要师生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共同配合。

与母语高校网站的建设最为不同的是多语种网站使用的语种受众人群较为有限,非通用语种的师资和学生人数相比英语和其他通用语种更是稀少,在推进相关语种网站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网站建设队伍人数不足、资源分享有限和网站浏览数量较少等难题。就目前高校多语种网站的问题和挑战,笔者作出以下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3.1丰富多语种网站内容,增加网站的功能板块,加大网站宣传力度

多语种网站的建设应当侧重于开发母语学校网站所不具备的其他功能,丰富多语种网站内容,比如开设语伴结识的功能板块,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提高語言实践运用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另外,加大多语种网站的宣传力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多语种网站的宣传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学校、大使馆(领事馆)、文化机构等多方面的渠道对外宣传多语种网站,吸引更多研究外语语言文学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多语种网站的构建。

3.2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师生的参与度,配合外语教学

多语种网站的建设为外语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崭新的多元化平台,通过多语种网站的在线平台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网站共享教育资源,开设专门的资源共享板块,配合课堂的外语教学,构建“线上教室”。为了提高师生的参与度,我们可以让学生使用所学外语撰写内容和分享图频,由教师修改后发布于网站,作为写作课程的实践活动。另外,多语种网站可以尝试利用web2.0模式下的互联网信息聚合的特征,根据用户兴趣定制新闻聚合服务,挑选用户所需的信息,比如与目标国家的知名新闻媒体网站建立关联,把同领域的新闻采取关键字配对的方法将信息及时地推送给用户,内容的筛选将会大幅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3.3发挥新媒体优势,促进多语种网站的发展和文化传播

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在校园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的开发运营方面不断探索,推进包括上外多语种外文网站群在内的多个项目,旨在构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新形象。目前已在学校、院系和学生团体(如学生会)开通运营,成为学校部门、师生和新老生之间交流的新媒体平台。学生擅于运用新媒体的特有优势发布和获取信息,新媒体已经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笔者认为可以在平台上设置与多语种网站内容相关的板块,将中文信息与外文信息进行对照,既起到推广多语种网站的作用,又能够促进外国语言文化的传播,利用新媒体的特征推动多语种网站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和提升,《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1期。

[2]苗菊、刘明,多语种网站建设与翻译——语言服务行业主体业务透析,《中国翻译》,2013年第1期。

[3]裴蕾,周立群,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文网站群建设——与20所世界知名高校英文网站的对比研究,《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年5月第6卷第3期。

[4]杨慧、谢婷、何怡、程子轩,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媒体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研究——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今日湖北》,2014年第1期(下)。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