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防卫升级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10月02日 06:10

互联网+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简称《网络安全法》)。2016年12月27日,经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一时间,网络安全热度升级,不仅在安全圈儿,甚至是整个IT领域都引起广泛的关注,引发了热烈讨论。

众所周知,通过法治手段实现对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迅速推进和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是当前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任务。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加快网络空间的法制化建设,是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加强和改进网络管理工作的要求。

为适应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保障网络安全和发展利益,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安排,2014年上半年人大法工委组成工作专班,开展网络安全法研究起草工作并多次征求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意见,形成了网络安全法草案。2015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草案进行初次审议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0月31日,网络安全法草案三次审议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网络安全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出台《网络安全法》,不仅对国内网络安全治理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顺应了网络空间安全化、法制化的发展趋势。那么,《网络安全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它明确了哪些内容?继《网络安全法》之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又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网络安全法》落实方面存在着哪些困难?对于打造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将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带着上述问题,《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了包括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北邮人文学院副院长谢永江、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马民虎、阿里云标准与合规部总监和360安全专家马利娜等在内的多位专业人士,倾听专家解读《网络安全法》的同时,探究梳理网络安全热度升级背后的种种。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网络安全法》一方面总结并完善了现有的制度,也填补了网絡安全领域的一些空白。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