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解密七问API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09月23日 12:32

互联网+

霍娜

2014全球IT Expo 大会上,Gartner资深副总裁Peter Sondergaard曾说过未来趋势是:所有的预算都是IT预算;所有公司都是数字公司,所有CEO都是数字化领导,所有员工都是IT人员。今年刚刚在多伦多举办的微软WPC(世界合作伙伴大会)上,微软公司CEO Satya Nadella也在演讲中说,未来所有公司都将是数字公司。

新技术颠覆传统产业,传统企业都要走向数字化,整个时代走向数字经济时代已是必然。作为“互联网代理”的API越来越重要。

“软件定义一切”已成趋势,以应用为中心,是未来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通用要变成最大的软件公司、阿里与上汽联手推出的搭载YunOS的荣威RX5第一款互联网汽车就是这种趋势有力的明证。不管是制造业、航空业、金融业或者服务业,其服务和产品都要通过软件传递出去。如何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给最终客户和合作伙伴,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

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 ),应运而“升”,登台唱戏。

API原本是中规中矩的计算机名词,是只有开发者和IT从业人员才关心的事情,但现在它已经进化成软件开发、业务合作乃至商业模式创新不可或缺的“数字胶水”,从枯燥的代码中跳脱出来,把自己的价值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没有API,亚马逊不会有数十亿美元的EC2云业务;没有API,谷歌地图的影响力和业务规模将远没有今天大;没有API,超80万开发者和250款应用的Salesforce平台的60%流量还不知从哪里来;没有API,、滴滴打车、航旅纵横都不会有这么整合便捷的应用。

但对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API到底占据多重的分量,角色如何?与传统Webservice有何区别?API的管理有何难点,要不要借助专门工具?API对企业而言会不会有业务价值?所谓的API经济又离我们还有多远?

带着这些疑问,《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先后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希望通过他们专业的视角和判断,梳理关于API的前后脉络,探究未来难点与趋势。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化、社交化趋势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数字经济时代来临。数字经济就是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渠道的竞争,而是通过平台整合资源来赢得终端消费者的竞争;谁能够拥有资源,拥有消费者用户,谁才能保证盈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软通动力集团执行副总裁方发和在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企业发展和竞争形态已经从过去点对点的“管道”链条式走向立体交叉的网状结构,“企业边界都越来越模糊,大家都想做平台,需要借助网络效应,尤其是外部的网络效应。”而立体交叉的网状生态系统中,大家之间应该怎么连接交互?答案就是API。“API在互联网企业价值已经展现,互联网公司非常注重API,但传统企业还在 ‘温水煮青蛙。”方发和语重心长地说。

“传统企业也知道互联网会带来巨大冲击,决策者也很希望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去发展,但现实情况是又很难去做。他们意识到前面互联网是一片‘蓝海,也想进入这片‘蓝海,但是他们的‘船还没有准备好。”CA Technologies解决方案架构师胡冕以形象地比喻向记者阐述。

“在移动、云和大数据时代,要实现业务表现和数据的分离,必须使用API。API能让企业快速获得各种能力,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不需要担心具体功能的实现,它让互联网创业更有机会,让创新更简单。”APICloud CEO刘鑫告诉记者。

而春秋航空IT部运行事业部技术总监刘文辉和电商事业部运营总监朱亮则向记者讲述了春秋航空的API实践经验和成果。

来,让我们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剥开“API”的外壳,来看看它到底新在何处,价值几何。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