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机器换人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09月17日 05:14

互联网+

陈曲

东莞“机器换人”、富士康机器人上岗、

美的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

我国制造业“机器换人”大潮如火如荼,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但缺乏核心部件技术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又该如何突破传统滚动发展模式,如何借力互联网?如何实践智能制造?

近年来,工业制造大国相继提出机器人产业政策,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和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政策,皆将工业机器人列入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重点方向。业界普遍认为,“机器人革命”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增长点甚至是制高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的战略格局。毋庸置疑,工业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升我国工业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我国由“制造”向“智造”转型。

1920年,原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里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Robot)这个词汇,被当成了机器人一词的起源,这个词汇也体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愿望——创造出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能够代替人去进行各种工作。自此,机器人便成为了科幻世界的惯用主角。

然而,在这一百多年间,机器人已经不仅仅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产物。 自上世纪60年代初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成功研制以来,机器人产业进入快车道,其应用领域从汽车、电子等制造业,逐步向医疗、服务、国防、太空等领域扩展,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报告更是将先进机器人列入12项技术当中。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对智能制造的投入愈发热情。作为机器人产业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机器人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浪潮的关键。在充分意识到机器人技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均已纷纷推出新战略,希望能够借助工业机器人的自主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推进再工业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始于上世纪的70年代末,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现已进入了产业化初期阶段。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2万台,我国市场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6万台,较2013年增加52%,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据行业研究中心预测,未来三年,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

伴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中国也成为了竞争最激烈的战场,可谓处于智能制造产业革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上。

面对这一挑战,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战略调整该如何进行?机器人产业与技术该如何发展突破?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面对什么样的难题?值得探讨和深思。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