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11月23日在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方来宾表示诚挚欢迎。习近平表示,我们愿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地为推动发展、造福人民服务。
描绘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批示,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表示,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习近平指出,本次大会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体现了各国协同创新、多学科融合共赢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全球科技界、产业界的共识。希望各国科学家和企业家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为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对促进中国和全球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这将有力促进机器人新兴产业的成长,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希望各国科学家企业家携手加强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为开创人类社会的智能时代作出全新的贡献。
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李克强的批示并致辞,欢迎世界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华交流合作,为推动世界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主持。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12个机器人国际组织,58家国内科研机构参与大会。来自10多个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主旨报告会和专题论坛。1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加机器人博览会,集中展示领先的机器人产品。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5支青少年代表队参加为期两天的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
据介绍,亚洲是全球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地区,占比高达56%。同时,在国内使用的机器人中,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是由中国的供应商提供的。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一起,构成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
引入人机融合系统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主席Arturo Baroncelli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工业机器人年度供应在近几年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在2014年工业机器人达到了23万个,预计今年的增量为15%,而接下来工业机器人还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所有的行业中,汽车是工业机器人使用最广泛的行业,在23万个销售的工业机器人中,有10万个是汽车行业的。其它广泛使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还包括电子、金属、化妆品等等。
大会上,相关专家学者都提到,虽然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速度快,占有的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大,但仍然有未解决的技术瓶颈,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解决人机融合的问题。对此,赛迪方略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王高翔对记者表示,人机融合系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人为中心、人机写作、共同支持复杂的、半结构化决策的系统。作为一种高级别的,具有较强人工智能的决策控制系统,一定会从根本上颠覆现有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他认为,随着工业机器人自主化率的不断提高,机器人的应用成本逐步降低,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机器人前期的配置柔性、中期的安全性和后期的可维护性逐步成为了影响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因素。而引入了人机融合系统,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前期的配置环节,实现直接从三维设计图纸到设计工艺再到工序流程的自动化配置,极大程度减少机器人配置成本。同样,人机融合系统能够更为准确判断外界环境状态和自身组件工作状态,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高安全性和高维护性,降低生命周期的使用风险和成本。
王高翔说,从服务机器人来看,虽然目前服务机器人的各项基本模块技术均较为成熟,但是仍没有爆发式增长的原因是因为目前服务机器人更像机器,而其行为模式和决策系统与“人”还具有一定差距。人机交互系统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短板,让服务机器人具有和人类似的决策系统,真正从外形像人到功能更好的服务人转变。可以说,具有人机融合系统的服务机器人将会在短期内从应用场景、功能模式、协作方式等各个方面实现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