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出生的孙宇晨,虽然只有25岁,但已是荣誉满怀。与学生时代的荣誉比起来,时代华纳《亚洲周刊》封面人物以及“世界杰出青年”的荣誉似乎显得更加耀眼。不过,相对于无以复加的荣誉,他似乎更加看重“刺头”的称号。
“我从小到大都是属于比较刺头的人。当年一直抱着做学术的想法,从而拒绝了斯坦福,因为斯坦福的毕业生多以技术与创业为主,如今却走了一条斯坦福毕业生的路,所以说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你不知道未来会走上哪一条道路。” 孙宇晨笑称。
“刺头”的称号源于他的叛逆。由于叛逆,他进行了多次的角色转换,最终,却阴差阳错的成就了他的事业。2014年,他回国创办了锐波天下,使其成为中国首家从事去中心化清算系统产品开发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至此,一段价值网络重建的征程拉开了序幕。
在孙宇晨的理解中,传统金融中人与人之间发送货币是商业银行在记账,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有人民银行的清算中心为它们记账。人们长期的习惯思维是:任何货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主权国家在后面为它背书;任何货币之所以可以被清算,是因为有可信的机构在那里对它进行清算。而在他的设想中,锐波天下在基于Ripple协议的基础上将试图让不同货币自由、免费、零延时地汇兑,从而创造一个价值网络支持的去中心化的支付体系。
这种设想并不是空穴来风。作为资深的比特币专家,在投资的过程中,他逐渐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只不过Ripple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比特币,而是它的升级再造。
2013年,在美国读书的孙宇晨第一次知道了比特币,而比特币去中心化、分布式、匿名性以及黑暗互联网的特征使得孙宇晨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还将自己读书用的全部学费都买了比特币。此后,比特币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幸运的是,对这些异乎敏感的孙宇晨在比特币最高值的时候就将其卖了出去,从而为自己获得了创业的初始资金。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比特币,他知道了Ripple,又通过Ripple,找到了Ripple Labs, 并于2013年加入了它,成为了Ripple协议缔造者与研发者中的一员。为了加入Ripple Labs,他还放弃了就读法学博士学位的机会。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孙宇晨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在美国我只是Ripple的一个员工,那个池子我根本就没法游泳,但在中国我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布道者。”孙宇晨这样说道。
就这样,他回国创办了锐波天下,同时也被Ripple Labs任命为大中华区代表处首席代表,全权负责大中华区的所有业务。“我们经常把Ripple 网络称作价值网络。就像当初信息网络征服整个世界,诞生出BAT 这些大型公司一样,我们创造的价值网络,在这个让网络货币如流水一般无损瞬时转换的时代,必定能够催生出一个很大的全新的企业网络。”孙宇晨说。
另外,他还解释道,在Ripple 上汇钱像是发邮件一样,输入对方账户,系统会计算出多种付钱的方案,系统几秒会更新一次,根据实时汇率,付钱方可以选择最优的路径。举例来说,就是当中国家长要给在美国上学的孩子汇1 万美元时,不仅要收取手续费和“电讯费”,还需要2~3个工作日才能到账,但如果这个银行采用了Ripple 支付协议的话,电讯费不仅可以免除,并且可以瞬时即到。
然而,要想让用户完全接受一个全新的产品或理念,在实践中并不容易。对此,孙宇晨似乎早有准备。他说:“即使这一领域最终成功的不是锐波,但能做一个行业领先的布道者对我来说意义是无可代替的。”他表示,普通消费者不用明白Ripple协议如何运作,甚至都无需知道这个名词,消费者只需知道有一种更快捷、成本更低的转账手段,其他的交给接入了Ripple协议的银行来帮助他解决就可以。“ 我们在做的就是尽快把这套协议在中国本土化,从而让中国的金融机构以及商家和客户,尽早用到这套协议。”
如今,Ripple协议在国外率先开花结果。5月,德国的Fidor银行成为第一家采用Ripple协议的银行。通过Fidor银行的转账业务,顾客能以任何币种的货币、比一般银行低的成本来即时转账。贵金属交易机构GBI已经开始把黄金交易连入Ripple系统。
虽然中国还没有一家银行采用Ripple协议,但孙宇晨依旧信心十足。在他看来,创业的时候,很多事情并不遂心愿,你必须想清楚很多问题,就比如说在创业的时候,往往是一个风险大于收益的情况。你自己勤勤恳恳做事情的时候,发现一个跟你不搭边的事情把你干掉了。如果你不对前沿科技保持高度敏锐,就会很容易被干掉。
2015年,孙宇晨还将带领锐波在社交金融领域大幅前进。锐波研发的移动应用产品旨在颠覆现有的P2P借贷模式以及其繁复的增信体系,打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交借贷模式和轻量级的金融信息整合平台,为用户提供“人脉信用卡”。锐波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将人们的社交活动货币化。锐波的社交金融产品将一改金融产品枯燥生僻的大众印象,让金融好玩有趣,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未来更将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