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信息化 安全可控的重要方法
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迅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陆、海、空、天以外的第五疆域。在某种意义上,网络安全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其他疆域的安全,全球网络空间军备竞赛的风险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加强网络战的攻防实力,纷纷组建网络攻击力量,构建各自的“网络威慑”,已经有50多个国家成立了网络部队,其中包括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各国仍在进一步扩大网络部队规模。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刘权所长分享了赛迪智库网络安全研究所第一季度的总结和分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用户和应用的数量快速增长,带来严重信息安全隐患,移动终端恶意软件数量暴增,《2013中国移动互联网环境治理报告》指出, 2013年,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传播事件1295万余次,比2012年同期增长22倍。据阿里巴巴移动安全报告显示,参与检测的app样本中,近97%的app都存在漏洞问题,且平均漏洞量高达40个。
刘权所长指出,我国网络安全系统攻防能力不足,网络空间缺乏战略威慑。产业根基不牢,安全可控战略实现面临困难。我国网络安全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重要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对外依赖严重。目前,13%的重要系统若没有境外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产品存在“带病上岗”现象,对国外产品缺少安全仿真验证环境。长期“跟随跑”战术已经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丧失了独立性,技术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拿来主义”,沦为代工厂。同时我国对各类网络犯罪技术缺乏有效应对。“心脏出血”漏洞以超强破坏力在网络安全业界引发了广泛担忧,从近期一份有关“从应对‘心脏出血漏洞看各国攻防能力”的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在网络空间上的重要资产数量远低于其他国家,但在漏洞修复趋势和危机应急反应能力方面,全球排名仅占第102位,与我国的网络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是我国把信息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给予高度重视的体现。网络安全已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网络管理进一步加强的同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将出台;另一方面,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若干全球品牌已被相关部门从政府采购名单中剔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国产化迅速发展。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的信息安全热潮被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