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互联网思维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09月06日 05:23

互联网+

2013年最火的一个词叫“互联网思维”,2014年最热的领域少不了“智能家电”。把海尔作为案例,探讨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家电制造企业的跨界融合很有意义。海尔、格力一样的家电企业,二十多年来辛勤耕耘,在技术研发、品牌积淀、渠道覆盖和管理创新方面都积累了深厚的经验,所以才能做到行业翘楚。但互联网思维这个新东西,走到风头上也不过一年时间,怎么就突然间让做企业的、不做企业的人都趋之若鹜了?

有必要探讨,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个话题不可避免地要提到雷军,因为这个词基本上是被他发扬光大的。这一年,小米被估值超100亿美元,米2、米3、红米、小米TV大卖的同时,大器晚成的雷军也频繁出没于各种场合,兜售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后来,王小川跟着出来了,说做搜狗十年才悟到了互联网思维的真谛;马云也风风火火赶来了,表示今后所有的企业都得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思维可以改造中国物流;卖煎饼的黄太吉摇身一变,宣称自己的煎饼是用互联网思维在做;雕爷牛腩也复盘了,号称具备8种互联网思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专家学者也都蜂拥而至,纷纷撰文,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做招聘、卖包子、玩保险……仿佛互联网思维是一把万能钥匙,整个传统经济都在等待它的拯救。

不久前,互联网资深媒体人士徐志斌写了一本名叫《社交红利》的书,探讨“如何从、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带走海量用户、流量与收入”的问题。借鉴书中观点来看小米、雕爷牛腩、逻辑思维等等自称以“互联网思维”取胜的案例,不难发现,这些企业都是通过社交平台快速、低成本地构建起了自己的品牌,然后赚的是“品牌红利”。

这么一说,现阶段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过是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完美发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学小米的“小辣椒”、“努比亚”、“荣耀”等品牌可以做到后起而直追了。

不久前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现场,雷军和董明珠打了一个“赌”,结果外界比他们两人还入戏。不少人认为,如果格力不学雷军的互联网思维,被小米赶超是迟早的事。其实董明珠不必慌张,张瑞敏也不用有紧迫感,等大家都学会小米之后,等“社交红利”消失之后,商业还会回归到本来的模样。

当然,互联网思维还是存在的,现在名不副实,不代表将来不会显山露水。

那么,小米难道没有互联网思维吗?当然有。以用户为中心、免费、极致、大规模定制生产……这些在十年前就被张瑞敏频繁提及的新商业模型,小米都切切实实做到了。只不过小米的成功,更大的因素来自于“社交红利”。

在互联网思维面前,传统企业的掌舵人不必草木皆兵、诚惶诚恐,也不要高高在上、不屑一顾。

套用凯文·凯利的观点,终究有一天,互联网会从工具层面进入到社会层面,也就是说互联网思维一定会来。不过不要把它当成敌人抗拒,也不必看成救世主而疯狂膜拜。互联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传统企业的思维停滞不前。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