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行业的表现及改进方向研究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09月02日 09:27

互联网+

中国软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探究.pdf

张帆 刘永进 牛洁

目前,全球软件产业“服务”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在信息产业生产总值中比例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并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及定位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思考。作为陕西省重点鼓励、大力扶持的绿色低碳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产业”,成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而在陕西,随着国家对信息服务业的重视以及国际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迅猛的趋势,陕西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随着移动通信、计算机等产业的融合趋势也势必为这些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如动漫游戏、软件业、数字电视等,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陕西和西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2017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运行态势:软件产业规模达到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利润总额7020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出口538亿元,同比增长3.4%;从业人数接近600万,同比增长3.4%;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14.9%,人均工资增长11.2%;重点行业企业研发强度接近11%;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突破70万件,同比增长85%。总体上可以看出,2017年,全国软件产业收入和效益同步加快增长,出口有所恢复,吸纳就业人数平稳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服务和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软件大省保持平稳发展,部分中西部省市快速增长。总量居前5名的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5万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4%,分别增长14.2%、12.6%、12.2%、14.3%和20.1%。部分中西部省市呈較快增长态势,如陕西增长超过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是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机、集成电路及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省份之一。从图一可见,陕西软件行业的收入不到3000亿元,居全国第十,西部第二,而且呈较快速度增长,达到22.2%。从收入构成来看,信息技术服务占主要位置,达到61.43%,其次是软件产品收入29.09%,嵌入式系统软件9.47%。

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5.2%,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469亿元,增长19.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的63.7%。全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的中心城市和直辖市共15个,合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

与全国中心城市一样,西安的软件产业发展保持集聚发展态势,质量效益领先全省甚至全国。其中西安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八,达到2500亿元,增速为22.2%,如图三。西安软件产业发展重点集中在七大特色产业,规模接近70%。一是优先开发面向重点行业的应用软件。包括制造业、能源、交通、通信、金融、医疗、农业、环保、旅游、教育、数字娱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13个行业的应用软件系统。主要企业有华光、西软、石文、格蒂、山脉、山利、汇龙、祥泰、北佳、思宇、天网等500余家企业群体,年营业收入超过420亿元。 二是重点开发市场需求潜力大的嵌入式软件。包括电力装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纺织机械、汽车等传统制造业以及信息家电、移动通信、环境监测、交通控制、医疗设备、军事装备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主要企业包括中兴、华为、酷派、华勤、闻泰、锐嘉科、TCL、天和防务、优势科技、研华等220余家企业群体,年产值超过92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IC设计与测试服务。主要企业有三星、美光、联咏、航天华迅、紫光国芯、英特尔、智多晶、芯派等55余家行业企业,产业规模超过65亿元。四是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产业,主要企业有IBM、华为、中兴美林电子、盈谷医学影像、中服软件、华迅微电子、优势微电子、中星测控、大唐电信等170余家优秀企业,年收入超过180亿元。五是抓住机遇发展移动互联网:泰为软件、活跃网络、极客软件、瑜乐软件、多听软件、联客软件等180余家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集群,业务规模超过130亿元。六是突破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富士通、奥博杰天、软通动力、西步数据、中软国际、未来国际、翔迅科技等560余家企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超过450亿元。最后是利用国家战略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和游戏动漫产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新浪陕西、腾讯大秦网、水晶石科技、新浪游戏、维塔士等410余家企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

作为陕西省和西安市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聚集地,西安高新区聚集了全省90%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017年,西安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20.4%;出口完成14.46亿美元,同比增长36.41%。全年新增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160家,企业总数达到22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5家,上市挂牌企业37家,收入过亿企业118家,万人级企业3家(华为、中兴、中软国际),有“千人计划”专家企业12家。2017年西安软件园累计引进内资13亿元,外资1亿美元,华为全球技术中心、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加上大疆创新中心、汇丰软件、中国太极计算机,堪称世界公司俱乐部,形成了“一核”(西安软件园示范园)—“一轴”(西安国家外包服务基地)—“一城”(软件新城)的软件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陕西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特点分析

从总体上看,陕西省软件产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相对于发达省份存在着产业总量和企业规模较小,区域分布不平衡,集中度不高,研发生产投入不足,高级人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产业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总体规模占全国比重不大,但增速较高。如前所述,陕西和西安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第十和第七,没有明显优势,但增速均高达22.5%,呈高速增长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陕西的软件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另一方面也为陕西的软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脉科技、西电捷通和石文软件等一批软件企业,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开始积极寻求向外发展,在中亚和东南亚拓展市场。

二是陕西的软件产业发展空间分布不合理。一般测算,陕西软件产业的80%~90%集中分布在西安高新区。这种软件产业集中分布格局,对全省软件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格局上的制约和发展上的不平衡。这一局面一方面造成了西安高新区下一步发展软件产业被赋予了超载的压力,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其他区域如宝鸡、渭南、咸阳、杨凌等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对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全省的软件产业尚未形成協同创新态势,雁阵分布尚需迅速形成,产业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产业空间利用模式。

三是陕西软件产业支撑和支撑本土工业经济发展不够。主要体现在:软件产业自身产业结构需要优化,产业链集聚能力不足,区域产业链和配套体系不够完善;外包服务在软件产业的比重较大,软件服务本土的经济发展的空间尚未充分开发;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区域优势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能力不足,商业模式创新不够活跃。

四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甚至全球影响力的软件企业不多,软件产业发展不强。具体表现为:资源要素与产业发展需求有差距,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具有全球视野、能够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人才仍然不足;产业总体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张,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大企业数量仍然不足,与科教大省定位和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重构陕西软件产业科技服务业体系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陕西在软件产业市场培育上,大有开发的天地,陕西的工业需要陕西软件的定义、也需要陕西软件的支撑;陕西的软件产业在空间布局上,除了西安高新区,还有大大的“留白”,而这正是我们需要重新布局和落子的地方。这种产业的“留白”和空间的“留白”,正是未来陕西软件市场开拓的疆土、产业布局的新地。

如何让陕西的软件和陕西的工业进一步深度融入,让陕西软件和陕西工业相互借力,融合发展,把“留白”开发好,让陕西软件产业再上新台阶、新水平,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分析和重构,科技服务业必将成为一个新的支撑点。

陕西的软件产业尚未在服务业的思维框架下发展。主要体现在:软件产业管理部门的协同机制没有充分建立,省市工信、发改、科技、商务等部门均在一定程度上有软件产业业务管理机构或职能,但都是管理的侧重点不同,难以形成对软件产业的整体推动力量;软件产业散见于各个工业领域,同时自身又以服务业的形态出现,一方面不能形成合力支撑陕西工业的整体发展,进而与工业融合发展,又不能形成自身的发展整体效应,产业发展的规划不到位、政策不系统、规模上不去、品牌出不来;软件产业比较重视满足国外市场和省外市场,而且市场分布集中在东北亚和东南亚,目标客户对软件产品的质量拉动效果不明显,软件企业的影响力长期徘徊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和较低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本土工业和本土软件的协同发展没有体现出来。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具备科技服务业的主要特征和属性,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已经成为新经济成长的领头羊、推动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新兴产业的孵化器。

重构陕西软件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目标,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深化软件研发和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策环境,培育和壮大软件业的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软件服务模式,延展软件产业创新服务链,促进软件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 、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为建设创新型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发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和流动经济提供保障。

构建原则:一是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发挥创新资源密集优势,引进和配置全球资本、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推进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创新引领产业,以创新拓展市场,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二是特色引领,融合发展。进一步突出智能终端设计及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在陕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做大做强产业链为目标,带动整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整体发展。三是龙头带动,集群发展。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作用,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行业整合能力、能够带动一批配套企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配套中的关键作用。

搭建软件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一是软件测试。几乎每个大中型IT企业的软件产品在发布前都需要大量的质量控制、测试和文档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依靠拥有娴熟技术的专业软件人才来完成。国内在短期将出现测试工程师严重短缺的现象。这对陕西软件行业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可以利用陕西丰富的人才资源,培养一批软件测试专业技术人员,支撑陕西和全国软件测试的发展。二是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过程是随着开发技术的演化而随之改进的。最近开始兴起的敏捷开发方法,包括“极限编程”;与轻量级方法相对应的是“重量级方法”如 CMM、PSP、TSP,强调以开发过程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面向侧面的程序设计被认为是近年来软件工程的另外一个重要发展,这些都为陕西软件产业提供了新的追赶超越的空间、技术创新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三是软件认证。我国目前推行的“双软认证”,使得企业申请双软认证除了获得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认证资质,同时也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方式,更可以让企业享受国家提供给软件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软件评估。由于软件的评估具有其特有的规范和要求,其评估指标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量化困难,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五是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优化软产业发展的“全要素”。一是构建政策政务服务体系,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高端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聚集,创新创业和投资环境优化等。二是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充分利用和推广西安市科技局和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共建的统筹科技资源基础平台,构建陕西软件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加速器、科技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科技资源统筹利用的聚变器。三是投融资服务。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金 ;鼓励不同基金的战略合作。四是建立商务技术交流服务体系。组织企业参加京交会、软博会、香港资讯展等行业盛会;通过组织技术沙龙、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组织技术、管理类培訓;承办大型活动如已有的全球程序员节、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年会;组建11个产业联盟,帮助企业沟通交流,抱团发展。

构建陕西软件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是积极推动西安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通过中心城市发展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发展,改变陕西软件产业的空间“留白”和产业“留白”的现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开展软件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示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

二是积极落实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办理程序。进一步完善软件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统筹研究科技服务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落实软件企业孵化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其自用以及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是通过投资基金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并为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支持软件服务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扶持软件服务企业到境外上市。

四是在积极贯彻国家研发创新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对软件企业的研发补助,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高校聚集优势,鼓励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大型软件企业或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推动软件服务企业牵头组建以技术、专利、标准为纽带的科技服务联盟,开展协同创新。支持软件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

五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多层次培养高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积极从户籍、住房等方面制定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支持高校调整相关专业设置,加强对软件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积极利用各类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软件服务高端人才。

六是积极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台载体政策,安排载体建设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项目推广、国家软件园区建设等,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