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的创新特色探析

新闻界 / 2018年08月24日 07:19

互联网+

打造特色型产业化平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成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亮点

周芳林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媒介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介之间的竞争也渐趋激烈。基于对商业利益的渴求和媒介本身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近几年,娱乐节目一度成为各大卫视的制胜法宝、一些娱乐节目因过度娱乐,传达一些扭曲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而屡次遭到相关部门的“清算”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另辟蹊径,既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教育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媒介功能,同时也没有忘记探索和创新节目内容,在大力提升节目的精神内涵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其他媒体合作,多措并举,大胆借鉴和创新节目的表现形式,引起了当代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成就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自身的节目创新特色。

关键词 主流价值观;表现形式;媒介环境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可选择的媒介接触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及时的变革和创新,在稳定自己受众群的同时,尽可能争取更大规模的受众群是传统媒体必须采取的措施。正是在这样的媒介语境下,中国教育电视台也从多方面对自己的节目内容、制作策略和传播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探索。

一、把握根本,注重在节目内容里融入主流价值观

1986年6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等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教育工作的通知》。1987年10月,国家教委宣布成讧r…q教俞IUm台,强调教育电视台应姓“教”,要办出专业特色。2014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新一届领导班子给全台节目制作定下了要立足教育、围绕教育、紧靠教育的总要求。可以说,中国教育电视台“因教而生”,因教而发展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其首要功能是“教育”。当然,教育有其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一般专门用来指学校教育。而广义的教育范围就比较广泛了,指的是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社会舆论的引导等,这是媒体的重要使命之一。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媒介环境及媒介政策的变化,媒介本身也被放置于市场中,既要行使媒体本身所担当的社会历史使命,即促进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引导社会舆论,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同时,自身也要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空间。为了吸引受众,娱乐节目开始成为一些地方卫视的主打节日。在2009年的一段时间内,婚恋交友等一些娱乐节目庸俗化倾向明显,深为观众和一些媒体所诟病,对社会青少年及其社会大众优良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忽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而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这是不可取的。有鉴于此,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致力于体现社会教育性的全国覆盖性电视台,在对节目形式和内容进行提升的同时,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提升舆论引导力,注重为师生、职场人士等社会大众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服务。如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职来职往》节目就针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广大的学生开设了一堂免费的职业规划教育课,向高校学生及社会求职者传播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择业观。

《职来职往》针对大学毕业生以及广大择业青年的话题辩论节目,同时也是一档职场真人秀节目,它以择业观和就业观为话题,真实再现了求职者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也真实地展现了企业对于人才的理念。在求职者和企业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同时也引起了企业和求职者对于自身的思考。求职者会从中发现自身不足,从新定位自己的职业观和价值观,而企业也会深入思考怎么样制定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给人才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实行人文管理,从而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职来职往》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了节目的内涵,融人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给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上了生动的一课,也间接地推动了大学生就业。

另外,《职来职往》通过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代表人物以不同思维、不同视角完整再现职场现状,对职场和求职者进行理性、客观、全面、真实的职业分析,准确地展现出了每一个职业的职业特点,也给求职者的心态和观点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让求职者对自己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台上的18位嘉宾都是行业领袖、社会精英,具有冲击力的观点表达,资深职业人、MR.JOB等角色的助力则保证了较高水准的谈话,使节目的内容凸显说服力。

就目前社会就业环境来说,《职来职往》节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的,体现出了强烈的服务精神。同时,《职来职往》的节目形式又不落于沉疴,融合了当前一些主流节目的表现方式,不着痕迹地、义非常生动地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了普通教育节日纯粹的道德说教,既晦涩和枯燥,不利于观众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类似的节目还有《成长不烦恼》。

《成长不烦恼》着力于为父母和孩子搭建良性的沟通平台,以普通家庭中的典型故事为案例,以两代人直接交流的方式消除家长和子女的烦恼,使他们一起成长。在已播出的内容中,不仅有中学生早恋的话题,还有孩子喜欢吃零食、不好好吃饭怎么办,男孩子迷恋拳击、在家练拳击扰得四邻不安怎么办,女大学生出演美人鱼、做模特、随便接受陌生异性礼物怎么办等话题。尽管选题来自某一家庭,但都具有普遍意义,都紧扣家庭教育这一主题。这些涉及家庭和谐影响孩子成长的问题,其产生不仅有孩子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因此既要教育孩子也要对家长进行指导。如针对妈妈出于营养的考虑,强迫不喜欢牛奶的孩子天天喝牛奶的问题等等。

总之,为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在节目内容上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教育性,是最近几年来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的鲜明特征之一。

二、顺应潮流,注重在节目表现形式上体现时代性

教育性是教育类电视台必须履行的媒介功能。但作为教育电视台怎样在其节目内容中体现其教育性,并让观众接受和理解,产生共鸣,这一直以来是教育类电视节目的瓶颈问题。如果一味填鸭式的“说教”,既无法从心理和情感上打动观众,也控制不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按照马斯洛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满足了衣食住行基本的需要之后,追求文化消费和审美愉悦,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是其必然的选择。因此,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不断借鉴其他综艺节目的审美表现形式,在注重提升节目本身内涵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赋于节目形式美,从而既让观众乐于接受,也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实现其教育功能。

最近几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在不断开拓新栏目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节目的表现形式,以便更好地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国内首档高智商益智节目《天才知道》于2013年“五·四”期间首次播出以后,便逐渐在国内高校学子中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这档完全为国内高校大学生量身打造的大型益智类节目以“中国梦成才梦”为精神内核,从北京大学启程,带领观众走进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十所知名学府,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挥斥方遒的风采,百舸争流的豪迈。参与的大学生范围非常广泛,他们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智力PK,不仅全面展示了中国高校和青年学子的风貌,而且.还分享百万公益助学金。这一波及全国的纯教育类节目,既完成了其教育媒介所承担的教育性功能和特色,同时,这一节目形式,也活泼生动,充分发掘出了大学生身上的青春色彩,为节目叙事带来不少鲜亮的色彩,这是这档节目感染人的地方。

这档节目在中国教育类节目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从节目形式上看,首先,《天才知道》是一档“真人秀”节目。但与当下荧屏热播的娱乐真人秀节目不一样,《天才知道》是一档“文化真人秀”节目,是蕴含了深厚文化知识含量的节目。在全媒体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只有把原创性、权威性内容与传播方式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高度融合的效果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创作要求。时下益智类节目层出不穷,如何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吸引眼球,的确非常不容易。《天才知道》正是在分析了国内外大量文化益智类节目的形式、内容、规律和产生的效应之后,找到了一种电视文化的新的表现方式。其次,《天才知道》不同于其他选秀和益智节目,该节目是大学生集体参赛,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都是各个高校经校内比赛和精挑的在校大学生,节目风格青春阳光,形式新颖活泼,内容更具知识含量,是一档完全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益智节目。所以,节目不仅仅是一个选手答题的过程,更是一个呈现大学牛精神风貌的舞台和窗口。虽然选手们并没有刻意展示他们的的性格,但整个节日的朴实无华以及原生态表现,还是让观众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风采。大学生们勤奋好学,不懈求知的精神,勇于担当、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他们超强的心理素质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第三,节目的热播效应在大学校园里产生了积极正而的效应《天才知道》播出一段时间后,清华的董磊、北大的严堃、武大的马鸿旭、天大的邓楚涵都成了千万学子心中的“大神级”人物,在领略了他们在荧屏上的风采后,在几乎所有高校里形成了勤奋好学、爱好读书的积极氛围。甚至许多中学生也成为他们的忠实“粉丝”,一起感受知识的力量和迷人魅力。在年轻人崇尚偶像的今天,他们无疑为人们树立起了正面榜样。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而对于所有观众来说,不仅在收看过程中会随着选手的表现起起落落,而且也可以带动他们一起思考,补充知识,有利于形成全民学习的良好习惯。

中国高校的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直到今天,在庞大的娱乐节日中,却罕有一档专门来表现中国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节目,没有正真一档电视节目来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心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才知道》可以说是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也全方位展现了理想智慧与乐感文化双重灌溉下的中国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执着渴求、迎接挑战的坚忍不拔、面对失败的豁达开朗。这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偶像。

中国教育电视台类似的节目还有《老师来了》等,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社会、为校园带去清新的正能量。

三、合作共赢,注重在节目制作上实行多媒体联合

近几年,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了提升传播力,不断地提升节目内涵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针对当前媒介环境和自身的优势与缺陷,中国教育电视台加大了与其他媒体的合作,譬如与江苏卫视合作制作的《职来职往》《天才知道》等,产生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在此基础之上,中国教育电视台还积极推进与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人民网等其他中央媒体的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和多方共赢。2015年1月8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展开合作,开始从一个重点项目抓起,共同打造了一档全媒体新闻杂志节目《E视界》。该节目以社会视角解读教育报道,以教育视角挖掘社会新闻。与之前的教育新闻相比,《E视界》更加贴近校园和生活,更加贴近师生和家长,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提供更好的资讯服务和更多优质资源。

创新是电视的本质属性,电视新闻亦然。尽管电视新闻的内容是最新近发生的变化,但创新并非简单重复。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满足观众的新要求。为胜任宣传任务和更好地发挥喉舌功能,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全台之力,由新闻中心打造的一档50分钟的日播全媒体电视新闻杂志《E视界》于2015年第一季度末期推出。基于“环球视野,教育视角”的节目理念,《E视界》重新定位“看世界”的角度、重新定义“看新闻”的方式、重新定向“看教育”的途径,重新规置“说话”的语态。从以前的播新闻、说新闻转到聊新闻,轻松地以教育视角聊天下大事。就在聊新闻的过程中,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事实、呈现事件不同层面和立场、展现不同的观点和理性深入的分析,让观众洞悉事件的发展历程和来龙去脉,至于如何判断。

2015年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创新之年。中国教育电视台领导要求编辑记者静下心来,讲好中国故事。除了《E视界》,教育台还推出了《国史演义》《博物馆之夜》《揭秘》等三档重量级文史类栏目,从三个维度出发,跨越历史时空,感受浩瀚文明。三档栏目分别从口述历史、实物历史、影像历史等不同层面回顾历史,让观众感受全方位、多视角的人文历史背景。作为教育行业的专业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还发挥普法教育功能,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制作法制栏目《法治天下》,以树立法官形象、展示法院风采为理念,讲述典型案例,传播法治声音,积极响应在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背景下出台的相应号召,为公民做一档普法指导的优质节目。

在节目创新的同时,中国教育电视台还与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合作,加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节目制作、新媒体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开发和产学研结合方面实行全面合作。双方进一步整合各自在新媒体研发与创新领域优势,共同开发建设数字媒体创新研发平台,在后续新媒体项目的共同研发与产业运作方面展开进一步合作,开创共享共赢的合作局面,并为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进入国家重点建设行列创造条件。中国传媒大学也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建成全国最大的终身教育新媒体学习平台的构想提供支持。

不仅如此,中国教育电视台还与通过与平面媒体、互联网等联合生产和制作节目,采取与网络媒体互动、与平面媒体合作等多措并举的方式推广节目,其节目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并具有创新的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一些节目在业界和教育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为社会带来了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实现了媒体、尤其是教育媒体所应当承担的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在媒体竞争不断白热化的媒介环境之下,当一些地方卫视抛弃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单纯娱乐的时候,中国教育电视台而是从节目形式上创新,并很好地触合了主流社会价值观,多措并举,与其他媒体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很好地实现了节目质量、节目内涵和精神品格的提升,成就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独具的教育性节目创新特色,这是值得其他媒介借鉴和学习的。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