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关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绘蓝-外媒热...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集众智可以成大事,网络强国的建设不只是关乎某个机构、某个部门,而是要问计于民,集众人之力共同建设网络强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中央网信办密集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系列座谈会,来自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网站、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及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参加座谈,围绕“十三五”期间网上舆论、网络安全、网络社会组织、网络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工作,交流探讨学习心得,共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之策。
11月9日,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在浙江杭州联合召开网络宣传工作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鲁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认为,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决胜阶段,这对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更好地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树风向:引导网上舆论正向发展
“深入推进网上舆论工作必须学深学透五中全会精神,要将宣传解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徐麟在网上舆论引导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改善网上舆论生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有技巧地表达,唤醒沉默的大多数,从而进一步宣传网络强国战略。”
11月5日,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网信办的代表和来自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28家新闻网站的总编辑齐聚中央网信办,共同探讨网上舆论引导方向。
“加强内容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网上正能量。”北京市网信办副主任邢建毅认为,尽管我国已经是网络大国,但在互联网领域还存在着自主创新方面相对落后、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网络内容建设方面。因此,要加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做好互联网工作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时代,是“微传播”盛行的时代。广东网信办专职副主任曾胜泉分享了广东各大网络媒体在对五中全会及其他重大事件报道时的经验:打造网评栏目,通过“一网一品牌”创建举措,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和高校网站的网评栏目;同时拓展微评论平台,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兴传播手段,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理性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网络强国建设必须进一步凝聚网上共识,争夺各界人心,提振社会信心。”曾胜泉说。
新华网副总裁汪金福则表示,异彩纷呈的报道手段为新闻内容的传播锦上添花,但不可否认,“内容为王”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新华网坚持一贯原则,从阐释全会思想内涵、创新报道方式、多终端传播渠道等方面着力,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讲全、讲准、讲透。
中青在线执行总编辑闵捷认为“网络强则国强”,互联网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机遇,网络强国战略的出台“应时应景”。
“企业只有全身心投入和支持国家发展,才能为发展拓宽航道。”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表示,今日头条的发展必须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才能水涨船高。
保安全:绿色发展护航网络强国梦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在参加11月6日的座谈会时表示,要在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各项重点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健全网络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建立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强化网络安全人才建设和意识教育,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认为,网络安全工作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要从顶层上、整体上认真谋划,加强统筹,把思路和认识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这个机遇期用好。
“不仅要关注创新的内容和方向,还要关注创新的环境、机制和土壤。要扶持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机制、市场环境,让网络安全产业蓬勃起来,满足信息技术平民化时代的安全需求。创新思路,扎实推进网络安全重点工作。”启明星辰总裁严立表示。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副主任李守鹏提到:“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兴起,未来几年网络应用、网络行为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对网络安全提出严峻挑战,需要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强创新,包括要加强网络威胁信息的协调、整合。”
立架构:建新型网络社会组织体系
“网络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手臂,在当前争夺网络空间舆论主导权、促进网络空间治理从外在管网到内在治网的转变、推动‘互联网+深入实施、促进互联网时代社会管理创新等重大战略问题上,都担负着重要职责。”中央网信办副主任任贤良提出要求,“一定要加快建立健全新型网络社会组织体系,优化网络社会组织发展布局,努力推动网络社会组织工作迈上新台阶。”
11月5日,来自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8家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座谈,大家围绕“网络社会组织在新时代下的使命与职责”进行讨论,并明确了网络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民间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承担起政府与公众之间桥梁纽带的使命。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秦昌桂在讨论时说道,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互联网领域公募基金会,将认真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发展,紧紧抓住创新这条主线,关注我国互联网未来技术形态和发展规律;弘扬网络正能量,倡导文明、平等、友善的网络氛围,发起针对农村的互联网扶贫公益项目,加强互联网国际交流与合作;围绕数字合作、“一带一路”,不断拓展中外互联网以外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今后,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不但要打造中国文化走向全球的品牌栏目,还要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使国学经典更加适合网络传播。更要注重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冲网上负能量。”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海峰说。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陈震在会议上表示:“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发挥信息资源的效应,要坚持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切实铸造引领创新实践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激发电子商务的创新活力,凝聚电子商务的创新资源,借助电子商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其更好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担重任:网络文化传播者要“敢为天下先”
网络强国的建设依赖硬件设施和技术手段的完备与革新,同时,也需要有与之匹配的“网络强国文化”。
11月12日,来自网络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网络名人代表围绕“繁荣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强国”主题进行了座谈,任贤良强调:网络文化传播工作者要深刻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繁荣网络文化。基于此,他对网络文化传播工作者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要有把握大局的眼光和心态,融入网络强国发展之势,切实增强自身的使命感。网络文化传播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化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二要有珍惜机遇、发挥优势的主动性,着力促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网络文化传播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文化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三要有提升能力、率先垂范的自觉性,致力于传播主流价值。网络文化传播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身体力行,为“十三五”规划和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凝聚广泛的智慧力量。
搭快车:信息化发展提速中国新经济
“面向‘十三五信息化,要努力发挥信息化驱动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作用,引导和驱动创新发展。要着力发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重要作用,支撑和服务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支撑作用,推动绿色发展。要以创新公共服务、信息化扶贫为重要途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信息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面对信息化发展潮流,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庄荣文连用“四个要”阐释未来信息发展的动力、方法、途径和目的。
11月6日,来自各大研究院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央部委及军队代表、三大运营商及各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中央网信办共论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建设之路。
“中国经济未来的奇迹一定在于生产力的释放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给内需激发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石东伟的这句话,让在座者耳目一新,“数据就像生命线一样,再怎样形容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中国联通副总裁韩志刚认为,应对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需打破信息壁垒、创新大数据应用能力、维护涉密信息安全,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的框架,为大数据的应用发展保驾护航;以数据保护、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为节点布局,最终引导大数据走上开放、合作、安全的健康发展道路。
数据之巅的浪潮引领着我们一路向前,如何提高整个国家的数据、信息等综合应用水平,则需相关部门高瞻远瞩,顶层设计。“我国应尽早出台提升ICT人均消费的百年计划。”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指出,目前我国ICT消费中78%都是CT(通讯技术产业)消费,真正属于IT(信息技术产业)消费的信息服务类消费只占22%。而IT消费的比重决定了一个国家信息化的智能化发展水平。
发展信息化和新经济,需要我们具有包容的心态,更要有创新的理念。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沈竹林分享道:“新的产业发展,给政府的管理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比如通过行业协会协助、设立标准以及提倡诚信等,这样的治理方式更加有效,更加适应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能“单打独斗”,也不可“一花独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建议,下一步,应加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与制造、能源、医疗、教育、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为互联网未来五年发展描绘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一伟大蓝图。
在这一蓝图的指导下,全社会凝神聚力,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各界人士通过参加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系列座谈会,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民众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其能够有序、有效地参与到网络空间治理过程中,最终形成“网络强国”建设的全民凝聚力与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