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记者迎来春天
潘树琼
在第16个记者节前夕,来自人民网等14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首批594名记者领取了自己的记者证。“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徐麟高度评价此次“领证”,“这是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记者证之于记者就如同结婚证之于恋人”
魏婧是中国网的一名“记者”或“编辑”,以前在介绍自己的身份时她总是这样模棱两可。她不敢底气十足地说自己是一名记者,因为没有记者证,她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她也不愿违背事实说自己是一名编辑,因为自己做的多是跑口采访的活儿,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她把这种纠结心态归因于“自己是一个没有记者证的记者”。
这种“身份不明”的状态,持续了三年多,直到2015年11月6日。在这一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联合举行了首批新闻网站记者证发放仪式。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记者证之于记者就如同结婚证之于恋人”,魏婧觉得自己梦寐以求三年多的记者证就这样“砸”向了自己,“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情”。尽管此前,她作为一名“没有记者证的记者”已经在新闻路上走了为数不短的里程。
如今,有了记者证的魏婧,终于可以清晰而坚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了,“我是记者这个回答将被说得堂堂正正。”
新闻记者证是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既赋予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权利,也承载着新闻记者重要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所谓权利越多,责任越大,手握这一纸沉甸甸的信任,魏婧又在思考她该如何在遵守新闻报道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好手中的记者证。“我们有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也是感受变革的亲历者。”她不想辜负自己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更乐意为“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魏婧的经历,是594个持证新闻网站记者的缩影。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份荣誉”
“久旱逢甘霖,我们盼望已久的记者证,终于到来了,我们这些网络新闻工作者,终于成为了光荣的人民记者。”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表达了自己作为网络新闻工作者对“验明正身”的一纸期盼。
杨谷既是新闻网站管理者,也是从业者,他深知记者证之于网络新闻工作者的作用和意义,也明白一旦给网络新闻工作者发放记者证,就意味着从此以后,新闻网站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享有相同权利,也须履行同等责任和义务。
“记者证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代表着中央对网络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认可。我们的采编队伍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份荣誉。”
近年来,作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的新生力量,新闻网站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网上宣传、建设良好舆论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用三个“有利于”充分肯定了给新闻网站核发记者证的作用:有利于加强新闻网站建设,推动新闻网站成为网络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有利于规范新闻网站的采编活动,提高新闻网站新闻信息服务整体水平;有利于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
这三个有利于,无疑是对新闻网站及其从业人员的高度肯定和赞许。
“是认可更是责任”
互联网日益呈现出媒体化、社交化、现实化的特点,已经成为一张联通群众、联通世界、联通未来的无边无际的网络,也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渠道和舆论斗争的前沿阵地。
徐麟指出,随着舆论阵地由线下转向线上,我们应主动适应网络发展趋势,规范提升网络媒体采编队伍,依法推动有资质的网站和从业人员发挥更大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网上主流声音,打赢网上舆论斗争的战役,使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起来。
一直以来,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稳稳地充当着壮大网络正面舆论的主力军和维护互联网传播秩序的“压舱石”,“选择你们作为首批申领记者证的网站,既是对你们一直以来出色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徐麟说。
针对越来越复杂的网上舆论工作,徐麟殷切希望手持记者证的网络工作者们,以此为新的起点,在网上舆论工作中发挥好表率作用,做到有理想、有担当,始终传播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而对于其他暂未“领证”的网站记者,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姜军介绍,新闻网站记者证的发放将本着“周密实施、分期分批、稳妥有序、可管可控”的原则,同时统筹考虑网站影响力、股权构成、采编人数及是否受到主管部门处罚等因素,在具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合法的一类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网站中,确定发证网站及记者名单。按照成熟一批、核发一批的原则,及时核发记者证,预计到2016年年底,完成网站记者证核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