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机构助政府数里淘金
段赛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中国网民正前所未有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数以亿计的网民在互联网上广泛介入公共事件,对传统公共治理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但对现代治理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能够对海量、碎片化的网民观点、行为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形成庞大的数据集群,势必会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凭证。而且,随着政民互动频次的大规模增加,改进公共服务、提升网络履职能力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政务大数据的有效、高效利用,也就成为政府公共治理转型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新华网发力大数据处理
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角度看,当前大数据主要在信息发布、政府服务、队伍建设及社会治理几个方面发挥作用。然而,综观当前的大数据发展形势,各级政府若要实现高效的信息发布、优质的政府服务、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及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仅仅依靠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显然已无法契合大数据时代特点及中央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政务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政务大数据的爆发性增长,政府部门对大数据处理工具的应用升级变得尤为迫切。在广泛的市场需求下,不少机构都纷纷投入到政务大数据的技术研发及挖掘利用当中,新华网便是其中之一。
新华网融合既往参考报道经验,紧跟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以产品化思路运营,开拓出了一条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提供闭环式、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的业务发展之路。除了对既有产品进行升级,形成以大数据挖掘为基础的舆情监测、研究报告、舆情培训三大支撑业务外,近年来新华网还在大数据产品研发及理论研究方面频频发力。
“微政”产品助推政务顺畅
2014年以来,新华网成功推出了千城舆情App、政企通、新华政务直通车系列“微政”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移动化、数据化及安全性特征,为各级政务部门的网络履职提供了有效工具。其中,依托新华政务直通车这一技术平台,新华网在政务新媒体服务方面,走在了行业及市场前列。
新华政务直通车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务“双微”采编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及舆情研判系统,可以帮助各级政府实现跨平台的安全发布、精准高效的数据统计、全面的舆情预警,以及矩阵式的政务新媒体集群组管理。通过该平台,地方政府可对系统内政务新媒体账号上下级单位进行垂直管理、任务派发、绩效考核、工作推进等;同时,还可实现对发布数、阅读数等固态数值,及集群力、宣传力等动态数值的全自动抓取和统计,为各级政府准确了解政务新媒体运营情况和网民关注提供数据依据。目前,该系统已是政务新媒体领域当中覆盖面最广的平台。
榜单量化政务新媒体
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模型等方式,对网络上碎片化的社情民意进行整合,提供整体性坐标,帮助政府把握社会发展走势。新华网围绕这一方向,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多个项目活动。其中,“中国城市与县域网络形象排行榜”“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最具影响力,获得各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并树立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标准及研究品牌。
自2012年起,新华网联合多家权威机构成功推出了四次“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及两次“中国县域网络形象排行榜”,通过基础网络形象、政务网络形象、商务网络形象、社会生活网络形象及舆情网络形象5个维度,设置19个二级指标,对全国286个主要城市及27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网络履职绩效”等概念。由此,在理论上积累了大量相关领域的数据及多元化指标,在实践上帮助各级政府及机构了解全国城市及县域网络形象整体情况,并为各地各单位更好地开展网络服务、了解社情民意提供参考。
“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是以新华政务直通车数据平台采集的政务新媒体账号客观数据为基础,设计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模型,通过平台自动统计分析得出的综合评估结果。新华网于2014年形成了首份《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随后山东、甘肃、云南、青海、四川等地的“地方版”研究报告陆续推出。
大数据概念自传入中国以来,短短两三年就已经风靡互联网。大数据对政府治理及公共管理转型的意义,正如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所言,“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范围启动透明政府、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随着各级政府对大数据认识的深入,运用技术平台发布、管理、挖掘、利用政务大数据,势必会成为政府的常态化工作,将在沟通政府、网民和社会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新华网等第三方机构在大数据领域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亦将助力各级政府实现对大数据的有效、高效利用,推动政府公共治理的积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