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之源 乱象之本

网络传播 / 2018年08月19日 23:39

互联网+

餐饮加盟背后乱象丛生 源动力用事实说话

和肖静

1994年,互联网在中国兴起,随后网络媒体涌现,大量传统领域的从业人士向互联网转移。论坛/BBS等网络社区平台的出现,让“人人表达”成为一种可能;博客,被称为自媒体在中国最早的平台。

草根阶层通过博客自由分享生活中的阴晴圆缺,阐述人生境遇的体察感悟;精英人士通过博客更快捷地展现自己,影响世界;“意见领袖”们在博客上针砭时弊,挥斥方遒,希望通过网络达成社会共识。但一次次的网络娱乐事件与“公知”大战,让后两者的愿望成为泡影,新的更便捷的平台的出现让草根阶层毫不留情地远离。微博进入人们的生活。移动终端登陆、发布,140个字的碎片化信息,更适合这个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但几年后又随着“大V”等“个人生活污点”、动辄谩骂约架、软文泛滥硬广满屏而降温。最后,你会看到,从博客热、微博热到现在的热,自媒体平台此消彼长的周期越来越短暂。

结合以上背景,我们可以看到,“自媒体”概念的兴起,完美契合了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制度。”

“自媒体”中的“自”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自己”,另外一个是“自由”。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自己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技术层面,零门槛、低成本等优势,决定了自媒体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不完全受他人或组织的限制。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也是信息发布的检测者。

传统的媒体形式,大都遵循“写作者-编辑-审查者”的生产流程,这为内容的公信力和安全性提供了最大保证,而自媒体,将这个框架中的所有角色化为一体。不受组织的约束,在规则框架内独立表达,宽松的尺度和自由的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自媒体发展的动力之源。但硬币是有两面的,这种开放与自由,也成为自媒体乱象丛生的“元凶巨恶”。

开放性决定了自媒体参与者的多样性,不论是有意还是无心,言论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真伪差异难以避免;自由性决定了传播内容的泥沙俱下,尽管有些自媒体作者会小心谨慎拿捏分寸,但单打独斗在此时也成为一种劣势。自媒体都是附属在微博、、视频网站等各种平台上,平台运营商通过关键词过滤等技术手段加人工的方式来审核内容,但通常不会与发布者沟通,所以,发布者只能自行揣摩。

在自媒体内容生产过程中,尺度需要自己把握,底线需要自己估量,怎样在获取最大关注度的同时不触犯规则,成为一个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自由与边界之间的挣扎成为一部分自媒体人的常态,有些人就在其中迷失了方向,为提高关注度和增加粉丝数,对媒体生产内容的公信力和安全性选择忽略。

“自己”与“自由”成就了自媒体,却也埋下了将其颠覆消解的种子。所以,自媒体人,请善用自己的话语权,合理对待生产者和检测者的双重身份,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肩负起义务,遵守法律法规,把握道德底线,建立与维持一个有公信力和安全性的信息世界,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