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车落地,谁能冲出重围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2018年08月18日 12:32

互联网+

随着众多互联网车企宣布自建工厂后,大众们开始相信互联网造车真的不是说说而已。而互联网造车的落地,对传统车企来说无疑是一场最大的挑战。通读本文,作家的重点意在讲诉互联网造车的优势。首先,在代工模式上面,互联网车企更偏向于智能化,也是其相较传统造车公司的核心优势所在。例如荣威的RX5,不仅具备常规的车联网功能,还可以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以及对周边环境数据的分析整理,完成消费行为的引导和推送。其次,在车辆的生产模式上面,传统车企生产的都是没有个性特征的车,而互联网车企采取定制模式,根据用户的喜好去生产汽车,还解决了汽车存量的问题。而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车企,传统车企仍然不激进,或许是认为互联网车企只是火一把就死的节奏。但不管怎样,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否冲出重围还是未知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都说现在是资本寒冬,但这些公司赚钱赚到手软

2016年被认为是资本寒冬,亏损,拆分业务,破产成为常态。但本文要讲诉的是在这个寒冬中存活下来,并活得很好的企业。京东、微博以及“58赶集”,这些由原本的亏损现在纷纷迎来盈利。京东在连续两年亏损了几十亿元人民币后终于在2016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正,达到3.914亿元人民币。58同城和赶集网这类分类信息网站合并之后,减少了价格战。而微博以及陌陌,靠着直播再次翻了身。看似不同的盈利方式,实则三者异曲同工,都是主动停止投入。由于资本市场去年开始趋冷,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其实很难找到其他融资渠道,这个时候抓营收是让自己活下去的重要条件,还想在市场存在,必须重视营收,停止烧钱,开始关心收入。只不过这看似盈利其实是个死循环,只能暂时止损,如果企业想要开展新的项目,新的发展方向,仍然需要投入,到时又要重新回到亏损状态。

“滴滴”的后独角兽时代,能否保持初心?

自滴滴出行与Uber中国合并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价格上涨了,补贴少了。而不再烧钱的“优滴”不仅留不住用户,更留不住其平台上的司机。尽管如此,失去用户黏性的优滴仍不会让步,毕竟这只合并后的独角兽承载更多的是来自投资人的盈利压力。与此同时,打车平台除了“优滴”,其他玩家仍然在持续补贴,易到用车方面继续推出150%的充返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赠送乐视会员与硬件等产品;神州专车方面,继续“充100送20元”的活动;首汽约车延续“充100送50元”的优惠力度。不论是滴滴出行、Uber中国,还是现在合并之后的“优滴”,打车市场都是一个永远充满竞争的市场。而“优滴”除了不继续烧钱外,也开始推进新业务的开发,与神州租车抢占租车板块的业务。不再优惠以及加大开发新业务的“优滴”目前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是保持初心,还是改变战略,这是个难题。

屡次“叫板”迪士尼,王健林底气何来?

前段时间,相信你的朋友圈一定被王健林的“一个小目标”刷屏了吧,但王健林的小目标可不是只赚一亿,而是让迪士尼二十年不盈利。为何万达要叫板迪斯尼呢?原因就在于万达也要进军主题乐园,而最大的对手则是迪士尼。万达财大气粗是众所周知的,但主题公园最重要的是主题内容,没有足够吸引人的IP内容不能算是成功的主题乐园。这也难怪万达想要收购好莱坞的影业公司了,收购国外影业公司不仅能将更好的电影制造技术与能力引入中国,而其中这些影业公司的IP同样也能为万达城主题公园所用,可谓一举两得。另一方面,除了影视类IP,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在电玩领域也有所布局,电玩IP的开发更能使万达主题公园如虎添翼。这样看来,万达的野心确实不小,但按照目前的近况还不能威胁到迪斯尼的地位。但不久的将来,当万达的完善了自己的IP业务条线,迪斯尼就得慌张了。

“美柚露馅,蜻蜓作假”,这只是浮华创投圈的缩影

在资本寒冬下,刷数据似乎成为了众多企业为了得到融资的常态,“造假”也成了现在互联网圈最热门的词。本文就以造假为切入点,分析现在各类虚假的套路。在“造假”现象中,最直接的忽悠就是假数据,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换量、刷榜和积分墙,甚至到“僵尸公司”那儿去买假粉丝,相信大家在下载APP的时候会莫名发现一些新软件出现在排名中,而后又莫名消失。而在这些套路之下,不难看出,互联网创业公司普遍缺乏造血能力,患有严重的融资依赖症;创投圈没有有效可信的数据监管体系。泡沫终将破裂,大潮终归退去,商业总归会回到本质,一切的不合理终究会被合理战胜。不想做大潮下的炮灰,创业者们就应该走出套路,从根本上断了“融资依赖症”的幻梦,实打实去赚钱,切勿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这才是一个创业者应有的态度。

“直播+公益”:会是扭转直播行业画风的一股清流吗?

现在最火的行业大概就是直播了,“直播+”的模式更是让这个行业潜能无限。本文就以最新的“直播+公益”模式,做出了分析与看法。而此次的直播不同于以往,由多位明星参与,打赏收入全部捐赠给国内某基金,以资助贫困县救护车项目。以公益为主不以盈利为目标,吸引了众多的用户参与其中。直播平台疯狂烧钱抢占主播和明星的模式不可持续,而高经济效益、高粘性的内容生产模式才可持续,“直播+公益”是个可行的突破方向,这种模式也值得没有后台撑腰的直播创业者借鉴。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直播+公益”固然是新颖,但套路用久了只会被大众认为是刷知名度的工具,以公益为幌子,实则让自身在大众眼前得到一次曝光的机会,既得美名又得关注度。当然,这只是小编个人的看法,还是必须得承认“直播+公益”确实算得上是直播行业的一股清流。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