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AlphaGo大战李世石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2018年08月15日 00:46

互联网+

AlphaGo对战李世石,计算机科学家怎么看

阑夕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幻文艺的断章引发—或许还要加上埃隆·马斯克为了宣传他的OpenAI平台而做出的广告辞令“保护人类免于人工智能的毁灭”。事实上,与人类本身的恶意相比,人工智能的可控性和可预见性都要高出太多。

Google需要展示那些耗资巨大却无法取得短期盈利的项目,这是企业之于资本的义务,而再多的数据粉饰也比不上一场公开自信的演示。事后来看,作为媒体口中的“人类代表”,李世石的合适程度相当之高,这不仅关乎他长期以来的稳定棋力,更是此君的心态与气度不曾削弱比赛的历史意义,更没有引起某种近乎民族主义的过度认真。

科技的天敌,永远都是无趣。中美的社会性差异同样印刻在两国的互联网中,前者对于AlphaGo与李世石之战的关注多在胜负乃至荣辱层面,而后者的议论则通常停留在这件事情本身的有趣之处:我们还能教会人工智能哪些事情?

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处在于,一旦缺少资本财力的输入,人工智能便无法独立存活于实验室之内。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物理层面的学习网络,它的未来取决于如何支撑应用层面的商业产品。美国人工智能学界还一度讨论过类似场景中的伦理悖论:当无人驾驶汽车遇到小概率意外—比如无法避开的突发事故。而不得不撞到无辜行人时,人工智能系统是否会选择牺牲驾驶员的安全而避让行人。如果答案是“是”,那么这种汽车的销售注定会产生危机。就主观调研来看,如果要在行人和自己之间选择一个必然产生的受害者,多数司机会选择“保自己”,哪怕自付全责。

一个逻辑自洽的未来是:无人驾驶汽车全面上路的一天,就是人类驾驶员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天。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的兴盛将伴随人类主动让渡权利的过程,至于如何确保开关永远握在人类这边,那则是远超“机器人三定律”的设计命题。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