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发展趋势与挑战

计算机世界 / 2018年08月14日 01:30

互联网+

2017年中国SaaS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

叶玲莉

SaaS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熟知,通过租赁的方式享受软件服务,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是应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软件服务拥有成本,缩短了信息化建设周期,还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运维成本。SaaS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软件的运营模式。随着市场对企业级SaaS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企业用户选择SaaS的方式去解决自身问题的意识已经逐渐形成。同时,网络环境升级、硬件设备迭代、移动互联网普及,都给SaaS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推进力。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利好政策频出,加快了我国互联网化的进程,大量的传统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重要手段,有力推动了我国SaaS市场的高速增长,因此2015年被称为SaaS元年。这也导致创业者、投资机构、研究机构纷纷进入企业级SaaS市场。进入2016年,SaaS服务有哪些发展趋势?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挑战呢?

一、SaaS发展趋势

企业级SaaS在2015年等来了风口,崭新的2016年,我们认为企业级SaaS市场有以下几个趋势:

1.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

据易观国际数据,2014年,国内企业级SaaS的市场规模达117.5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72.2%;2015年市场规模达199.3亿元,在企业高效运营管理需求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条件等多方因素推动下,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为69.7%。2016年以后,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日趋成熟,在线应用及服务将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及运营手段之一。而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和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推动中国SaaS产业的生态建设逐渐成熟,中国SaaS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016年国内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达338.9亿元(见图1)。

2.SaaS生态建设平台化

随着SaaS发展到一个市场细分、功能细分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服务商开始对某一行业进行深耕,把有效提高生产力的产品做得更强。未来SaaS平台建设将切入企业的业务接入与生产环节。对于供应商,平台化的方式更好地拓展销售渠道;对于企业来说,平台化的方式更快进行业务对接、进行更有效的调度以及生产工作以及简化相关的客户关系维护,同时结合SaaS对于生产力的提高为企业主提供完整的企业服务。对于服务商,企业主大多数重销售轻管理、付费意愿低,从交易中分成这种模式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并且也能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对照美国的企业级SaaS市场发展路径,从单一应用场景向平台生态式发展是大趋势。我们认为平台式发展可以从多个维度给SaaS厂商带来正面影响。国内已经有SaaS厂商开始平台化布局,这也是未来SaaS发展的一大方向。

3.SaaS模式行业垂直化

目前大多数SaaS系统都是做通用行业的专项应用,如针对所有行业的销售软件、财务软件等,很少有针对某一行业的集大成者,如集合企业需要的CRM/OA/ERP模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格局太小,二是因为要深入一个行业并在其中深耕太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主们希望在一款销售软件内能实现财务的功能或在一款财务软件中加入自动化办公的模块,他们想要一艘解决企业问题的航空母舰,所以在垂直行业内的SaaS模式似乎更受企业主的欢迎。SaaS模式的行业垂直化可能也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4.模式之争加剧

目前企业级SaaS有四种模式,“免费+大企业”、“免费+小公司”、“付费+大企业”、“付费+小公司”。这几种模式仍处于市场的检验之中,尚无定论说哪一种模式是完全走不通的。

“免费+大企业”模式有比较明显的硬伤,大体量的企业用户数量少,要求高,而他们也不差钱,谈免费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付费+小公司”模式虽谈不上有硬伤但阻力颇大。这种模式需要标准化SaaS产品足够好,能药到病除地解决他们的痛点,而且产品定价足够低。一旦有SaaS公司把这个模式走通了,其前途则不可限量。

另外两种模式“付费+大企业”、“免费+小公司”均有成功的先例。前者典型代表如Workday、Salesforce,后者典型代表有Slack、Yammer。

5.2016年是决战之年

BAT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在企业级服务领域,特别是SaaS行业内布局,从阿里巴巴对阿里云的60亿战略投资和钉钉的来势汹汹便可见一斑。每个被BAT盯上的领域总是“危”“机”并存,危险是BAT入局一定会干掉一大批创业者,机遇则是创业者们抱到大腿的几率倍增。2016,随着BAT大力布局,传统软件企业转型而来,大量创业公司涌现,今年可能会是企业级服务领域和企业级SaaS最后的窗口期,细分领域的疆域将初步划定,创业公司或生或死将绘出轨迹。

二、国内SaaS发展面临挑战

2016年企业级SaaS服务仍将是热点,更多的创业公司将大量涌现。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内SaaS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挑战。

1.技术层面——产品设计难以同时满足共性和个性

随着企业主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很难再去采用一个通用的产品去解决所有复杂的业务或管理问题。因此产品在设计时既要满足通用性,又要满足个性,而对产品进行智能化模块设计、自定义设计和延展性设计能满足这种需求。

由于系统设计的目的是用技术优势去完成线下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业务流转速度以及决策效率,如果产品具有部分CRM/OA/ERP模块的信息系统,每个模块相对智能化,可通过增减模块和自定义功能去满足用户共性和个性需求。

自定义包括业务流程自定义、审批流程自定义、表单自定义、生成文件自定义、菜单(模块)自定义、角色权限自定义等等,大约60%的需求是与以上六大自定义内容有关。产品的自定义覆盖面越大,产品个性化需求就越容易得到满足。但由于多样性难以确定、技术上实现较困难,因此扩大自定义覆盖面实现难度很大。如果一开始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就只能在后期迭代时不断修补。

由于产品在设计时难以完全满足用户丰富的定制化需求,因此在产品规划时考虑更高的延展性是更有效的解决方式。比如采用“插件化”方式,把产品设计成—个基础平台(主框架),平台提供高拓展的数据接口,把各个业务模块设计成高封装的插件,形成“可插拔”的产品形态。由平台提供相对通用化的核心功能,再配置不同的业务插件满足用户不同的定制化需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陡用较低的成本快速实现定制需求,新的功能以独立插件的形式接入,不会影响整个系统框架和其他功能,降低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产品的拓展性。

2.思维层面——未真正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云管理是软件和互联网的融合,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力。用友、金蝶等国内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由于受限于传统产品的思维,尚未真正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对用户需求的挖掘不深入、响应不快速、互动不充分,影响产品用户体验的提升。而国外企业重视用户体验与产品交互设计,如Salesforce紧密结合用户需求,按需开发应用,将复杂、繁琐的企业管理软件转变为简单、易用的产品服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赢得了超过10万家企业用户。

3.战略层面——未以技术研发作为战略中心

国内管理软件企业受制于销售和管理费用的沉重包袱和对技术噱头的迷恋,始终未将战略重心回归到产品和技术研发,导致产品技术和功能存在差距,而国外厂商非常重视相关技术研发和储备。例如,面对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潮流,SAP和甲骨文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而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在这些前沿领域几乎是空白。

此外,在云平台战略方面,国内厂商往往采取大而全的云平台战略,容易导致因缺乏重点而最终落空。比如国内厂商热衷于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CRM等大而全的云平台战略,而CRM和HR是最适合采用SaaS模式的软件,国外厂商通常以CRM、HCM(人力资本管理)等业务为切入点,而不是构架一个复杂的ERP系统,来实现云计算业务的突破发展。同时,国内的云平台战略由于自身产品和技术不成熟、应用积累少、商业模式缺乏、人气不足等原因,在平台竞争力上也很欠缺。

4.盈利模式层面——如何通过规模化盈利

由于SaaS的IT投资,对于运营厂商来讲,初始投资是非常巨大的。大量的基础建设和整个营销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厂商来讲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没有规模化的客户,就谈不上盈利。如何做到规模化是个问题。另一方面,运营厂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定价模式,SaaS的业绩如何确认都是挑战。传统软件包销售员一单可以卖几十万、几百万,马上就按照成交合同提取佣金。在SaaS模式下,每个用户每个月只有几百元或者几千元的收入,如何确认业绩,业绩应该计算到多少年?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尽管企业级SaaS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挑战,但有一点很明确的是,企业一定要清楚自身提供的Saas服务的价值所在,不能一味迎合需求,迎合市场。做服务的人一定要比行业内的人更懂行业,更懂得变与不变的道理,才能更深入去思考如何做好企业服务。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