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VR:有雄心,无野心

计算机世界 / 2018年08月13日 02:03

互联网+

宋辰

今年4月,戴尔公布“VR Ready(VR就绪)”生态系统计划,被认为是其在VR领域的首次宣示。沉寂半年之后,随着VR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戴尔VR生态的“面纱”终于揭开。

“我们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戴尔中华区副总裁终端客户解决方案事业部林浩对记者表示。

11月8日,戴尔携手医微讯、慧科教育、五洲传播、网龙华渔成立VR联合实验室,来自医疗、教育、多媒体和游戏领域的这4家合作伙伴将通过戴尔提供的硬件设施,强化VR在行业领域的企业级应用。

来自IDC的数据显示,全球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AR)市场营收将在2016年达到约52亿美元,全球市场营收则预计在2020年达到1620亿美元。而针对VR市场采用预测,截至2025年将有2.16亿个活跃用户,硬件市场将达到450亿美元。

计算先行

其实,VR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论是1956年,摄影师Morton Heilig发明的那款看上去更像是一台巨型医疗设备、集成了体感装置的3D互动终端,还是1961年面世的全球首款头戴显示器Headsight,抑或是NASA(美国航空航管理局)在1985年研发出的LCD光学头戴显示器、任天堂于1995年发布的32位游戏机Virtual Boy,VR总是每隔十几年就能掀起一股热潮。

2016年甚至被认为是VR元年。各种形态的VR内容解决方案、设备层出不穷,各路资本、设备蜂拥而上,互联网大佬们也纷纷进入VR市场。

然而,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就像用马车拉着走一样,艰难前行。在国内,体验过VR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而这部分人中90%的人表示,他们体验的是戴二三十分钟就会眩晕的廉价VR盒子,高昂设备少有人问津。

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指出,非常清晰的VR需要同时具备144帧每秒的速率、16K单眼的分辨率和0延迟,“但今天,最高端的显卡也只能达到每秒90帧的计算速率,小于10毫秒的延迟。”

他还提到,上世纪90年代VR热无疾而终的原因就在于当时从计算技术到应用条件都不成熟,“显卡的计算能力不够强,没办法给你一个360度环绕的真实体验。”

一个VR产品或解决方案,除了硬件、交互以外,还要有内容相匹配。VR内容的创建涉及到大量的协同,这包括不同的开发引擎、内容的拼接;制作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多高精度图像的处理。

“显卡计算能力提高需要多少功耗,什么散热条件,怎样的CPU与之匹配,运行中的软件在产生额外负荷下怎样稳定工作,输入端与软件交互后怎样出发下一场景,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会产生大量计算。”林浩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戴尔可以提供的是,和全球领先的软件公司、开发平台、硬件公司、周边公司在不断做优化和适配。这是我们所擅长的。”

据了解,目前戴尔已经与显卡及ISV厂家展开了深度合作,与超过195家第三方公司共同提供技术支持,可统一解决IT构架前后端问题。

纪朝晖强调,“VR是沉浸式计算时代的起点,它会彻底改变人与数据、互联网的连接方式。”

这与Oculus 创始人Palmer Luckey(帕尔默 · 勒基)“平行数字世界”的观点不谋而合,“这是一个平行数字世界的概念,你可以在其中生活、工作、玩耍和发起交流。”

行业下沉

VR的未来并不仅仅是游戏和社交领域,实际上,VR是一种全新的交互理念。在医疗、教育、多媒体等领域,已经产生了更多企业级应用的探索。

医微讯打造的医疗教学应用“柳叶刀客 Surgeek” 利用VR技术颠覆了传统医疗教学的体验模式,以更加直观与沉浸的体验模式,让医疗教学场景变得更真实;长期专注于高校与职业在线教育的慧科集团,旗下专注数字内容制作的品牌“课工厂”集在线教育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开发为一体,为高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企业提供在线课程制作服务,并致力于搭建“重塑现实”VR教育内容制作;五洲传播集团通过其本身的媒介传播属性,打造出VR直播间,在虚拟现实视频与电影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网龙华渔则是在VR培训教材的开发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加真切地让学习完全呈现在场景的现实感中。

“我们做VR内容创建以及VR内容消费最强有力的推动者。”林浩表示,“戴尔将会利用自身的技术研发背景,以及在供应链方面的高融合能力,实现VR虚拟现实生态的发展,推进VR更深层次的行业融合与解决方案创新发展。”

今年4月,戴尔对外发布的VR Ready计划中提到了将从4个方面为VR生态提供保障,第一是内存的高可用性、高稳定性,SSD高速存储读写的管理,开发软件、开发平台的自动优化的管理,以及合理的散热管理来确保稳定性。

这正是林浩所强调的——戴尔擅长在基础架构。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