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5年以上但没有经历重大变化的技术可谓寥寥无几,更别提问世30年的技术了。仅在过去10年间,我们的手机处理速度就提升了20倍,增加了从多任务处理到可视化消息等众多新功能。我们还迎来了第五代HTML标准,主流视频流媒体格式也完成了从FLV到MP4的蜕变。正如英特尔联合创始人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所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通常情况下,不作任何改变的技术注定会走向没落。
然而,在今夏迎来30岁生日的GIF,却作为一种图像文件格式持续至今。尽管在技术层面没有改变,但GIF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而GIF的用户数量也在今天达到最高峰。
第一个阶段:图像托管技术
在1987年推出后,GIF最初是一种具有无损数据压缩功能的图像格式,这种压缩技术使图像的文件大小比BMP这样的图像格式还小。GIF很快便火了起来,特别是在网络浏览器上。虽然GIF在1989年引入了动画支持,但是通过这种格式托管的许多图像仍然没有动画——它只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静态图像托管方式。
第二个阶段:视频娱乐工具
在最早的一批动画GIF当中,许多在外观上都与微软剪贴画相似,有时被用作早期网站的导航元素。得益于GeoCities这项服务,数百万人可以创建他们自己的网站,而网站所有者则经常使用GIF(如旋转菜单、子弹火花或3D动画),给他们的网站加入个性化元素,为访问者带来不同的体验。随着Myspace的流行,这种活动进一步加速。
许多网站都致力于帮助人们找到“bling”,以添加到他们的Myspace页面中。随着Myspace受欢迎程度下降,以及像YouTube这样帮助人们分享短片的视频网站的崛起,GIF不再像原来那么流行了,它仅被用于一些小众化的互联网论坛。然而,随着Tumblr从2009年开始加速发展,GIF又迎来了“第二春”。
与Myspace类似,人们喜欢在Tumblr上面用GIF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分享闪烁的文字;人们开始创建自己喜欢的电影短片、电视节目和在线视频。这种活动开始在托管GIF的网站上流行起来,如BuzzFeed、Imgur和Giphy。
第三个阶段:通讯和视觉语言
随着移动消息的火爆,注意广度(attention span)又被缩短了——语言也紧随其后,许多常见的短语被简化为“lol”和“jk”这样的缩写形式。
GIF现在成了一种看得见的缩写形式——一种借助文化共鸣时刻,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整传达人类情感的语言。这种语言比传统的缩写形式更具表现力和广度。
例如,在过去一年,人们在Tenor上面搜索了逾40亿个与思想、感觉和情绪有关的GIF,而且每一天与新闻、文化有关的搜索关键词数量都在不断增长。
GIF在移动时代的转折点可追溯至2014年秋季iOS 8系统的发布,从那时起苹果开始支持自定义键盘。GIF作为移动通信语言的第三个阶段,令它在过去两个阶段的表现相形见绌,因为移动设备是最大的数字平台,而通讯则是移动设备上面的主流行为。
在问世30年后,GIF现已“被编织成通信的结构”,演变成为移动设备的可视化消息协议。虽然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但GIF在未来的发展依旧值得期待——最终,30亿移动用户全都会使用GIF来表达他们一整天经历的无数种情绪。
为纪念上个月GIF迎来诞生30年的里程碑,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GIF在过去30年经历的重要瞬间:
1987:CompuServe公司软件工程师史蒂夫·威尔海特(SteveWilhite)成功开发出图像互换格式(即GIF)。
1989年:CompuServe引入GIF格式加强版,开始支持动画。
1993年:Mosaic网络浏览器让不太懂技术的用户也能使用互联网了。
1995年:随着Navigator 2.0浏览器的发布,网景可以让用户使用动画GIF了。
2003年:Myspace的发布,开启了人们使用GIF给个人网页增添个性化色彩的新趋势。
2007年6月份:第一代iPhone的发布,标志着iMessage和其他热门消息应用渗透的开始。
2010年8月份:《新牛津美语辞典》对第三版进行升级,包括了GIF的硬音g和软音g。
2014年10月份:第一个专门针对iPhone用户的GIF键盘发布。
2015年6月份:Facebook在Messenger应用中引入GIF按钮,进一步加快了“GIF无处不在”的趋势;在此之前,已有Twitter、Kik、WhatsApp和Discord等数百家服务迅速行动起来,将GIF整合到他们的消息应用中。
2017年6月份:全世界的移动用户都在庆祝GIF诞生30周年。
编者按:戴维·麦金托什(David McIntosh)是Tenor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