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为何力主老樊任阿里影业CEO?

夸克点评 / 2018年08月01日 01:39

互联网+

王如晨/文

老实说,樊路远出任阿里影业CEO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如果去年他执掌支付宝与财富事业群之时,没有发生“校园日记”的被动,没有被迫离开最擅长且有过重大创新的岗位,今日公告几乎不太可能诞生。

在蚂蚁金服体系里,本来他看上去还有更多空间。而阿里影业与大文娱,虽有整合空间,他也是执行董事之一,但同样整体兵强马壮。

不过,若观察阿里用人观以及具体人事经验与业务交融,我们确实能从老樊身上发现一些脉络。这一时刻,即便他不出任,很可能也会出现类似他的人担任高管。

阿里影业今日公告、俞永福的任命信以及井贤栋个人的评价里,都明确地渲染了老樊过往10年立下的汗马功劳:首创快捷支付、主持打造支付宝钱包、推出余额宝等等。这些都是业内震撼性的产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事实上,这两个月,蚂蚁金服密集传播的“无现金时代”,早在4年前,老樊就明确地说过,支付宝破除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现金”。

一点都不夸张,谁若书写中国互金史尤其是移动支付业,绕过此人是很难说得过去的。当然,我这不是刻意神化一人,毕竟他身后有阿里团队以及阿里集团作为支撑,任何个人脱离平台都难持续成事。但也要看到,过去多年,在多轮监管关口、行业被动时刻,这个山东人,展示了罕见的创新意识与决断能力。他的个人价值仍不可忽视。

我跟他很少接触,但去年北京那场支付宝9.0闭门研讨会上,领略过他那种对于业务的强烈热情,驾驭全场、果断决策的效能,还有种种接地气的表达。

井贤栋不吝赞美他为“支付宝的拓荒者”,为支付宝和蚂蚁、也为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应该不是溢美。

但是,这些功勋很难与阿里影业CEO岗位直接建立关联,一眼看不出直接的脉络。

需要回溯一下。其实,樊路远很早就被集团当成救火队员为阿里影业探路了。2014年,当美团垂直化战略开始发力,尤其神奇的猫眼快速崛起之后,阿里集团没敢怠慢这种入口端的基础设施布局。当年10月阿里很快成立淘宝电影团队。

当时局面挺紧迫的。在淘宝电影之前,不但有猫眼,还有格瓦拉、腾讯微票儿等,都已经成了气候。

我记得淘宝电影原副总原源曾透露,淘宝电影成立时“条件非常艰苦”,就是阿里集团一声令下,要干这个,于是各个业务部门各抽一批人,“关在阿里的会议室”,开始干了。

而当时淘宝电影的负责人,正是马云亲自钦点的樊路远,一是看重他的创新引爆力,二是显示出阿里集团对于电影乃至文娱产业的重视程度。

这是老樊直接与阿里影业的奇特关联。他从斜刺里出线,除了当初推出支付宝钱包获得巨大成功外,主要是支付宝钱包能更好配合淘宝电影的发展。若脱离支付,纯粹的入口很难闭环,也无法与阿里生态建立更多关联。

老樊带队奠定的基础,如今已成气候。淘宝电影成长迅猛,后来独立出来,纳入阿里影业体系,改名淘票票,已成中国第一大在线票务平台。

2017年上半年,淘票票联合宣发合作影片累计票房超过73亿元。第三方数据公司QuestMobile2017年Q2报告显示,电影在线票务行业App中,淘票票日活用户行业第一。

阿里影业当然更为重视淘票票。你能从一个数据中体会到:2016年,淘票票销售及市场费用为10.8亿元。

如此,我们就能从中体会到老樊出线的一丝必然。同时,也要看到,俞永福今天说,老樊参与了阿里影业几乎所有重大策略变革,确实不是虚言。

去年年初,阿里影业原执行董事刘春宁因当年任职腾讯涉及腐败,阿里影业对他虽够仁义,但考虑到影响,仍不得不迅速将他剔除在董事会之外。而老樊在董事会的职责这周期被进一步树立起来。

但是,我想,如果没有淘宝电影的铺垫,以及阿里集团与阿里大文娱、阿里影业后来所做的策略选择,就算淘宝电影融资并纳入阿里影业,仍很难发生这一幕。

而俞永福今天的措辞里,还透露着一种强烈的意志与紧迫感。你来听听。

“为进一步加强大文娱集团组织能力,经与大集团反复申请并获最终同意,樊路远(花名木华黎)即日起加入阿里大文娱。”他说。

你体会一下其中“经与大集团反复申请并获最终同意”里的“反复申请”一词。颇有味道。我想说,这里面,无论于公司面,还是于多个当事人,应该都有一定的压力成分。

毕竟,老樊虽是当初淘宝电影的掌门,但他巨大的名声更多还是在移动支付领域。即便没有发生校园日记一事,老樊直接担纲影业CEO应该还有更多演进的过程。

压力面与紧迫感可能有多重:

一、俞永福一身多兼已一段时间,大文娱的整合成效开始逐步释放,整个文娱集团需要更多激发旗下单元的活力,阿里影业急需一名职能分工更合理的CEO人选,以优化整个治理结构;

二、过去3年,阿里影业虽格局甚大,从一个小不点快速整合、变身为行业关键的平台,但因业务与产品仍处于培育期,且财务面面临压力,作为上市公司,需要一名强力突破的CEO,给予外界展示更多信任与持续耕耘的信心;

三、阿里影业刚刚完成了一轮重新定位,即定位于“中国影业基础设施公司”,他甚至都想过改名。这里面,有阿里影业立足开放的边界意识,它在重塑产业链。

所谓影业基础设施,在俞永福那里,是个3C概念:用户(Consumer)、内容(Content)和商业(Commerce)。对应着内容与用户的链接、人才与内容的挖掘、内容的商业化。过去一年,阿里影业的诸多动作,尤其年初的动作,显示出聚焦的决心。

3C中,至少这个阶段,阿里影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仍集中在宣发与触达力上,它对应的核心就是淘票票与底层的粤科等支撑体系。

看一个数据就明白了:一个国产电影《三生三世》,仅仅衍生品销售额,就超过3亿人民币。绝对算是开挂的水平。还有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这是阿里年初与美国安培林出品的小成本作品,最初同行预测顶多5000-8000万人民币票房,结果阿里影业调动阿里文娱与阿里集团资源后,最后中国票房就超过6亿人民币。

这展示了阿里影业、阿里文娱乃至阿里集团的链接与撮合力。

再看一个动向。前几天,阿里影业增持了淘票票股权,完成后,将持有后者约96.71%比例。从中,可以感受到它对这一基础设施服务的战略用心。

但是,固然如此,阿里影业目前整个产品矩阵与服务,还没有真正的平台气质。它的基础设施定位,急需以一种带有整体世界观的平台级服务展现自身。

从淘票票角度来说,从连接内容到用户,算是完成了第一步,即在线票务业务的推进,这是基础。但它不可能停留在这一层面。我们认为,它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整合平台。

这意味着,接下来,淘票票一定会有平台级的商业化动作出来。而此刻,它正需要一个能打破目前紧迫格局的领军人。

而老樊可能是阿里现有体系内部最合适的人了:熟悉阿里影业、参与过重大决策,有淘票票的基础,而他在支付宝体系里的诸多创新,都为阿里集团奠定了许多基础设施服务的先机。

俞永福的话,说得也很明白:“老樊在科技基础设施相关业务有丰富的经验及优秀战绩,阿里影业明确定位于电影新基础设施建设,相信老樊的丰富经验和推进能力一定会给阿里影业的发展带来加速度。”

所以,再去体会一下上面提到的“反复申请”一词,就更有逻辑了。

至于老樊,他应该仍然拥有强烈的诉求,重新证明自身于阿里的价值。老实说,当初那件事实在太窝囊了,初衷很美好,结果最后扭曲了。

一个细节也能感受到某种意志。老樊宇与阿里影业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委任函,同意任职为执行董事。而他并不会因担任执行董事、CEO及执委会主席而领任何薪酬。就是说,他不会从阿里影业拿钱。

从另一面来说,今天老樊再度出线,也能反映阿里集团整体用人观念。

作为2007年那帮上市前后进来的中层,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是阿里集团顶梁柱,逍遥子甚至已担任CEO两年。2007年的这一股血脉,对于阿里来说,堪称属于承前启后的桥梁。老樊们能坚守到今天,确实展现了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业人才熔炉的符号价值。当然它也传递了俞永福个人的胸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