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百度,曝光黑幕…差评君还要搞出多少大事情

创业最前线 / 2018年07月31日 03:17

互联网+

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想要立足武林、逐鹿中原,光是靠耍耍嘴皮子的三脚猫功夫是不行的。纵观今日自媒体江湖,北有鸡汤头条八卦新闻,南有科技大神理工宅男,斗起嘴皮子那是不相上下,玩起黑科技来那更是五花八门。

然而,光是好勇善斗,却没有评判武功好坏的人可不行。此人必定深谙黑科技之道,不仅各路测评信手拈来,同时修炼深厚的知识储备,具有相当的科技圈威望,这角色非“差评”莫属。

差评被网友戏称为“互联网科技圈纪委”,大到科技巨头,小到冷门APP,只要与科技沾边的事,人们都能听见差评的声音。在当今以互联网驱动的媒介环境下,信息过度膨胀现象让观众逐渐丧失对科技信息的正确判断力,如何重新解构科技信息、还原社会事件真相,提升科技自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便成为差评最引以为傲的“独门武功”。

一、揭露互联网不良现象,频受科技巨头高度认可

数据统计,差评公众号目前全网累计阅读量已经突破4个亿,全网阅读数突破100万+的文章28篇,平均头条阅读量23万,光是微信公众号头条平均阅读量就达到14.5万,总记计下来平均月阅读量1500万

出色的成绩单让差评曾获得16年新榜十大科技自媒体,浙江头条号自媒体十强,企鹅媒体平台科技榜榜首,这也是粉丝们对差评实力的高度认可。

作为“互联网科技圈纪委”,三观正是粉丝对差评最深刻的感受,相对“好评”而言,“差评”更加犀利敏锐,直击问题本源,揭露事件真相。

同时,差评的影响力更延续至海外,2017年苹果 WWDC 全球开发者大会、2017年谷歌I/O大会,差评作为国内唯一受邀的自媒体团队,亲临现场直击大会盛况,为其粉丝带来全球第一手的科技前沿资讯。

再来看看,差评在过去一年里做了些什么:

2016年10月18日,锤子科技发布了锤子M1手机,由于发布会结束得比较晚,差评熬夜赶稿直到早上八点才推送头条《坦率的说,昨晚的锤子发布会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听明白了么?》,文章发布1小时之内迅速突破10万+,触达受众近百万,引发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都大力转发宣传;

2016年7月23日,一篇名为《原来微信公众号也有人民币战士》曝光了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的黑色产业链,倒逼“微信爸爸”张小龙采取封停措施,一大批暗刷阅读量的自媒体账号终于在9月28日彻底关闭,差评真正做到还原一个干净真实自媒体环境的目的。

差评捅出的事远不止这一件,但这里就不细说了,看下图就知道了!!

二、短视频实现跨界联动,优质内容驱动科技创新

差评的粉丝,主要是18-30岁泛科技爱好者,他们大部分年轻,高学历,喜欢前沿科技产品,同时不缺乏个性与品味。

数据显示,差评的目标受众男性占到了69%,而女性用户也有三成另外,差评粉丝工作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及海外居多,占到总数的71%。

可见,差评的目标受众对内容质量要求相对更高,针对垂直用户群体,差评紧追热点大新闻,坚持对事件进行深扒吐槽,所有稿件都在以今日头条、腾讯、网易、搜狐等全媒体矩阵同步曝光,就算是头条软文,达到10万+也不是什么难事!

此外,差评对黑科技的理解并不只是过过嘴瘾,同时也开始“动手动脚”,今年大胆创新的开箱视频便成为众多差评粉追捧的栏目。

2017年6月23日,差评开箱微博“What’s in the box?(盒子里有什么)”发布了对讯飞翻译机的开箱视频,当时微博粉丝才2000多,但是播放量达到120万,还被各路大V转发到不同平台上,曝光量怕是千万级别可见看似不安分的“互联网科技圈纪委”不仅懂科技,更是玩的一手“好科技”,其短视频风趣幽默,对科技没那么感兴趣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可见,差评不满足于仅靠文章“指点江山”,更充分发挥媒体资源多元化的优势,形成“互联网资讯+黑科技体验+游戏推荐+短视频”的内容矩阵,在内容稀缺的时代,通过输出优质内容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阅读需求。

三、深度剖析行业百态,做人们不敢做的事

如今大量自媒体账号制造眼花缭乱的噱头,但剔除干枯的文字之后,留下的并没有真正带给观众最干货的享受,而这些并不是随便写一篇文章就能解决的。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速膨胀,追名逐利风气颇盛,信息爆炸导致观众难以“明辨是非”,面对越来越多的不良现象,受众亟待一个“领路人”为他们点明一二。

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做,那就由我们来吧!——差评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在坚持提供高质量科技点评创作的同时,为改变科技世界一点一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像他们在百度网盘事件做的那样,通过曝光百度网盘存在产品设计缺陷,导致第三方引擎能搜索到其用户的公开分享文件,从而引发一场有关“互联网个人隐私”的争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官媒纷纷跟进此事,差评的努力收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再一次通过科技现象对社会不公平现象进行曝光,为广大群众敲响警钟。

在日渐模糊的自媒体江湖上,差评也算得上其中一股清流,“debug the world”已经不再是差评单纯的Slogan,它俨然内化于差评的本质,并借由差评从而影响更多的人,未来差评将持续发挥社会影响力,为美好发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