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江:WeWork入华不会影响国内共享办公市场格局

IT烽火台 / 2018年07月26日 07:05

互联网+

文/王飞

共享经济的流行让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与这些风口行业吸睛无数相比,共享办公行业头顶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光环,却面临“风光起步,尴尬生存”之现状。

与这种困境相印证的现象是,经历两三年的行业喧嚣和资本泡沫之后,联合办公和共享空间行业突然变得冷清和沉寂,不仅不再受到资本的青睐,也很难在公众和媒体中刷到存在感。共享办公行业还有没有市场前途?未来这个行业的前行方向又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素有行业思想者之称的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王胜江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

前段时间,万达、融创中国、富力三者进行的高达数百亿的文旅和酒店项目交易引发各界关注,而作为一名商业地产界的“老兵”,王胜江却从中窥见到了共享办公市场的重大发展机遇。

“从表面上,万达是卖掉了文旅和酒店项目等重资产,但实际上这些项目还是万达团队在运营,这是王健林提出万达轻资产运营的关键内容。在我看来,本质上这是传地产行业越来越重视内容运营和相关服务一个重要信号。”王胜江认为,当前出现了“楼市下半场”概念,但它与“互联网下半场”没本质区别:缺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行达到高峰,某些区域物理空间供给会有相对过剩,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重心将更加侧重高品质、规模化的空间运营能力,这也将取代拿地能力、造楼能力,成为地产行业的关键能力,这表明当前房地产行业进入了服务和内容的时代,而这恰恰是共享办公所强调的重点。

王胜江把中国的房地产模式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万科模式,就是盖房子,中间有商业街,盖大量的工业化标准化的住宅。

第二个就是万达这种购物、休闲、酒店、电影混合的业态,这个更多的是满足老百姓购物、吃饭的休闲需求。

第三个模式,就是现在很多人在探索的万众模式。万众模式是什么呢?更多的是新体验、新消费、新工作、新生活。

“很多人都在谈共享单车,实际共享办公也很相似。一个单车加一个互联网加一个共享平台就形成了现在的共享单车,一个办公加上一个互联网加上一个生态平台就形成了现在所谓的共享办公,或者混合的生态。”王胜江认为这两个东西差异并不大,只不过共享办公更多针对的是相对成熟稳定的B端客户。“越是共享办公这样的万众模式,就越有可能颠覆传统的房地产行业。”

一方面,国内联合办公市场仍在深度整合、不断摸索。另一方面,国际共享办公巨头企业开始发力中国市场。这是当前中国共享办公市场的发展现状。

前不久,全球办公空间巨头WeWork联合弘毅投资、软银集团设立“WeWork中国”,由弘毅投资、软银集团领投5亿美元用于WeWork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目前WeWork中国在大中华区有8个项目开业,3个项目即将开业,在中国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如何看待WeWork中国此次大手笔的市场布局?洪泰创新空间这样的国内共享办公企业又该如何应该应对挑战?

王胜江表示,WeWork中国获得投资,其实自己第一反应是“高兴”,因为说明了“一些专注长线的投资人看好共享办公这种共享模式”。面对WeWork入华,王胜江认为中国本土企业仍具有自身的优势。“本土共享办公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初创型中小企业的真实需要,也有相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优势,因而能够更有针对性满足相应需求。”

“从历史经验来看,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铩羽而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融入中国本地文化不够,本土化运营经验不足。”王胜江举例表示,“就像当年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打败易趣一样,靠的就是阿里对中国本土消费者和用户习惯的深刻了解。长期来看,我认为WeWork入华并不会影响国内共享办公市场格局。”

经过了前两年的喧嚣之后,国内联合办公和共享空间在遭受一些挫折之后,目前进入了新的摸索阶段。在王胜江看来,打造创业服务生态平台是未来共享办公行业的未来方向。

“现在共享办公大多数还是做服务,所谓的服务,或者是产品服务,或者是基础服务,最重要的你真的能满足这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王胜江表示,“我理解的就是共享办公,他可能坐在这不只是需要一个椅子,他希望进行交流,而且是希望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坐在一个椅子上就能解决所有的生活工作问题,这就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业服务生态平台模式,也是未来共享空间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