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京东将网生媒体欧界传媒诉至法院,认为欧界传媒在其旗下多个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京东的不实信息,要求其公开道歉,并索赔1000万元。近期,该案开庭审理,双方针对起诉内容展开交锋。
京东方认为欧界传媒的相关评论报道为自己的业绩带了严重的损害后果,并为此索赔1000万元。而欧界传媒则向法庭提交了京东公司2016年第一、二、三季度财报作为证据,并获得京东方认可。
根据京东的财报显示:2016 年第一季度,京东净收入为 54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7%;第二季度,净营收为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第三季度,净营收达到 6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
从财报中可以明确看出,京东前三个季度的交易总额、净收入等销售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因此,被诉文章影响其销售业绩之说显然站不住脚。
针对京东认为相关报道让消费者在京东网购物意愿下降的诉点,欧界传媒方同样认为缺乏有效证据。因为在实践中,导致购物意愿下降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消费者放弃购买产品,通常是因为京东难以满足其消费需求,难以将其归咎于评论文章。
此外,关于文章《食品安全零容忍,京东遭遇品质问题打脸!》,欧界传媒也提交了“国家食药监局通告6批次食品不合格”的通告作为证据。在该通告中,京东自营所售单晶体冰糖二氧化硫超标。京东在庭审中,认可了国家食药监局通告内容的真实性,承认文章中列举的京东售卖不合格食品的内容。
京东曾宣称从不售假,却被食药监局通报售卖不合格食品。在事实上已经违反了新《食品卫生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欧界传媒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事关消费者人身安全,作为媒体有权行使监督的权利,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公众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本案即将开庭审理时,京东临时变更了诉讼请求,出人意料地撤回了对《京东售假风波持续发酵,刘强东自打嘴巴!》、《二手手机哪家强?京东自营帮你忙》两篇文章的起诉。可见,京东亦自知文章中有关京东售假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央视新闻就曾在自己公众号发布过《发现|消费者买到假货起诉京东 原来京东自营≠京东商城自己经营》的文章。2015年5月24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也报道了京东商城销售苹果翻新机事件。2016年315前夕,央视《消费主张》也报道了京东销售假水晶事件。
国家质检总局旗下中国质量万里行也曾在深度调查页面,重点报道过《京东自营店出售翻新机 翻新机为何源源》。
可见,并非只有欧界传媒报道京东相关新闻。就连央视和中国质量万里行这样的权威媒体,都频频报道京东涉嫌售假的新闻。批评监督本就是媒体的权利,也是媒体的责任。京东却一纸诉状将监督媒体告上法庭并索赔1000万,难免令人唏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