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高考都没参加的人,却成了目前最牛X的运营人之一

互联网早读课 / 2018年07月06日 19:08

互联网+

本文转载自《运营之光》一书的作者黄有璨老师。文章中他回顾了自己8年从小白到COO的运营成长生涯。

文章有点长,但处处是启发。耐心看,希望能给想在运营路上更进一步的你带来一些帮助。

我曾经是一名传统行业的销售,也是一名最高学历仅为初中的屌丝。2008年开始,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做运营。近几年,因为操盘做过一些还不错的运营项目,加之我平日里也喜欢分享,因此在运营圈子里也慢慢有了点儿知名度。由此,很多运营新人会跑来向我问一些问题,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这样的——

“老黄,我现在还是一个小白,啥啥也不懂,但我想要成为一个牛逼的运营,我该怎么做?”

08年前后,我与他们是一样困惑的。在最初做运营的时间里,我同样只是一个干着一堆杂事的打杂工,完全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运营做好”?

换句话讲,其实每一个运营新人现在正在经历着的困惑和迷茫,我都曾经历过。

所以这一篇文章,我想与你一起来简要回顾一下我的运营生涯。借由我8年来在各个阶段所经历过的事情和发生过的变化,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2008年以前

我的前互联网时代

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的经历,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偶然的是,当时我既搞不懂互联网是个啥,更讲不清楚什么是“运营”,甚至连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面试过的都不知道。

而必然的则是,我虽然讲不清楚什么是“运营”,但其实先天已经具备了一些运营的“基因”。回过头去看,至少有几件事是至关重要的——

1)我混过社区,玩过QQ群,泡过聊天室。我在漫长的泡网经历中渐渐磨练出来一项技能——任意丢给我一个陌生的线上环境,我可以在2天内让自己成为这个环境中存在感很强的一个主要角色。所以,我拥有还不错的网感和线上存在感。这两点,在后来看起来,是一个优秀运营身上必不可少的特质。

2)我自己管过一个500人规模的QQ群,并让那个群持续活跃了2年之久。所以,我拥有比较强的线上组织号召能力,且已经可以把一个线上组织打理得比较好。最重要的是,我本身也很享受这个过程。

3)我爱写作。我一直都保留着写作的习惯,这让我对内容还算敏感,且有时偶尔也能写出来点儿富有打动力的东西。对于“内容”的敏感和执着,其实贯穿了我的运营生涯始终。

倒推过来,如果现在你也是一个想要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新人,不妨可以先问问自己:你到底喜欢它多少,又有过哪些相关的积累和储备?

你可能需要回答清楚,你到底是因为互联网的什么而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工作?是因为听别人说这个行当挣得多?还是因为真的喜欢甚至热爱互联网世界里的某些东西?在这个问题下,我认为你最好能给自己一个清晰答案。

2008-2011

第一份互联网工作

2008年后,我正式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成为了一名运营。

在转行之前的3年,我的工作是在一家仪器行业的日企做销售,客户主要是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等单位。在这3年销售经历中,我又让自己磨练出了一项新技能:我开始能够在面对一个陌生客户时,通过我的所言所行获取到对方的信任,俗称“搞定人”。而我进入互联网的契机,恰恰与这项技能有直接关系。

我供职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是About.com。或许你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但当时它一度是美国访问量排名TOP15的网站。其业务模式是发现并邀请各类生活领域的KOL来撰写专栏,并支付报酬,与之分成。

因为我能够“搞定人”的能力,加上还不错的线上存在感,我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名运营——主要负责拓展专栏作家并做好这群人的管理和用户关系维系。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如果你想要转行或入行成为一名运营,你至少需要拥有一项可以带来具体产出的技能。

与此前做销售不同,在About.com的工作中,我不仅仅要考虑要把合同签下来,我还需要考虑后续如何去管理这群达人并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持续稳定的生产出优质内容来。

所以,虽然当时我也还一直被“运营是什么”,“运营是不是就是打杂”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但潜意识里,我似乎已经有了一点点感觉:如果销售、推广这样的职能更加关注的是单点上的产出,那么“运营”似乎更加关注的可能不是单点,而是有关于一系列单点的串联和组合。

另外一点很深的感受则是:在一个新的行业内获得一项扎实的新技能,很可能需要你满足两个条件——

1)你此前已经拥有了某项具体相关的技能,且对之还算熟悉。

2)你需要把自己置身于需要用到该项新技能的真实实践环境中,去大量进行练习。

所以,新进入到一个行业后,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你一定要尽快建立起来几项自己在这个行业内的核心技能。它们可以成为你在这个行业中成长和发展的基石,甚至是将来你在行业内的安身立命之本。

到了2009年,我的运营生涯迎来了一个小的转折点——当时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整体负责了一场大规模线下活动(参与人数数百人)从策划到落地的全过程。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涉及到N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复杂项目的推动和落地。最终,历时一个多月,活动很成功。

在这次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得到了几个关键收获——

1)我收获了极强的自信心,也找到了那种强烈的“你一定要对产出负责”的感觉。

2)我对于如何组织和调动好一个团队面向一个相同的目标去共同努力有了更加实际的体验和感受。换句话讲,“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复杂项目的推进和管理”成为了我的两项新技能。

3)最重要的是,在整个项目的推进中,我得以接触到很多此前我的本职工作中接触不到的工作内容和信息。比如说,我要跟PR部门一起去讨论面向媒体的传播策略,这个过程中我就得以对于PR的具体工作有了更多具体的了解,这其实成为了我的另一种学习成长助推力。

此后我回想起来的感觉是:对于一个运营从业者而言,当你已经有了一两项足以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能之后,最好的促发自己成长的办法很可能就是去参与或负责一些复杂项目的落地。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慢慢接触了解到诸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慢慢能够帮助你找到那种“连点成线”的感觉。

2012年至今

运营生涯的转折

到了2012年,我差不多已经是一个执行力还比较出色,自己可以独立Hold住一小摊事的运营了。但这时的我的状态,充其量也就是一家公司内还不错的一颗螺丝钉而已,比起一个啥也不懂的小白,可能优势有限。

就在这种背景下,2012年,我迎来了自己运营生涯中的一个更大的转折点——在这一年,我第一次全情投入的参与了一次创业。

以此为契机,我为自己开启了一段长达4年,一直延续至今的飞速成长。不夸张的讲,我这几年内的成长和变化,可以算得上是几何递增和爆炸式的。于是,朋友们总会好奇:到底我身上发生了些什么?

我想我可以从3方面给出些回答。

关于环境对我的牵引

一个人的进步和提升往往是受到环境牵引的,你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或事件中去,自然会获得巨大的提升和进步。就像跑马拉松,你孤身一人去跑和身处在一群长期训练的跑步爱好者中间跟着他们跑,所获得的成绩和结果多半会是迥然相异的。

对我而言,从2012-2016年的这4年时间里,正是如此。客观讲,这四年时间里我的飞速成长,与其说是我自己多么努力和NB,那些可以不断驱动和激励着我的环境因素无疑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

例如,2012年第一次创业做第九课堂时,因为身处一个压力巨大、资源稀缺、还经常各种没人愿意搭理你的环境,反而激发出了我自己内在的很多潜力。我被逼着不得不去绞尽脑汁地琢磨怎么可以不花钱还能去做出一些不错的成果出来,最后居然真的生生就只是依靠一些不太需要花钱的创意和策划在早期搞来了近万用户。

我有一个兄弟,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人要想快速成长,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承受压力,二是背负风险,并能够试着在高风险或大压力的情况下去试着解决问题产出成果,除此之外无他。”

关于与『高手』们的相识相交

我想要分享的第二点,是关于与“高手”们的关系。

我在这几年内的另一个重要成长助推力,就是我结识了一大群各领域内的高手们。这几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向身边的各类高手们学习,从思考逻辑到决策方式,从具体手段到行业格局,从商业策略到工作习惯。不得不说,我身边这些各行各业的高手们给予我的帮助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然而,结识高手并向他们学习这件事,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才能让自己认识高手”,以及“如何才能让高手乐于接受自己的讨教,愿意跟自己交流”。

想要结识高手,需要你把与高手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变成是一种“价值交换”式的。

譬如,我与前新东方副总裁陈向东,与果壳网CEO姬十三,与罗辑思维CEO脱不花,与《从0开始做运营》的作者张亮等人的相识相交,基本都是源自于我关于在线教育、运营和学习有了一些思考后,主动把一些我的思考分享给他们,并寻求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探讨,由此才有了后续很多碰撞交流,甚至大家成为朋友的机会。

关于给自己搭建一个良性的成长循环

就个人的成长方面,除了依赖环境驱动,我也总是会试着找到空间,把各种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试着串联在一起,为自己构建起一个良性循环。例如:

· 我会把我自己放入到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比如选择投身创业),这个环境本身会带给我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 当我面临那些我自己存有疑惑和不确定的问题时,我会千方百计找到一些有相关经验的高手去进行交流讨教

· 当我在讨教中得到一些新的思路时,我会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语言;

· 我最终会把得到的启发付诸实践,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并持续去调整和优化解决方案;

· 当实践有所成就时,我往往会把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写出来,这些写出来的文章我会分享给很多朋友们,同时也会分享给那些我讨教过的高手们;

· 当我的实践进展到一定程度,有了一些产出之后,此时新的问题往往又会出现,把我带入一个新的循环中。

你最终会发现,当你可以在自己身上构建起这样的循环时,“成长”对你而言,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再自然不过,无需刻意为之的事。

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就好像一面镜子,你对照着这些经历来审视自己,或许更容易看清很多东西。

作为一个互联网运营(或是任何一位互联网从业者),在看完了黄有璨老师的经历后,想必多少可以让你对于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和方向有所思考。

8月22日,我们邀请了金璞老师为我们进行线上Live分享,她目前是创新工场商学院副院长,也拥有十年的互联网运营经验。她将在直播中与大家分享运营工作中的小套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牛X的互联网人。

金璞 | 创新工场商学院副院长

Live主题:

告别底薪,你需要做一个有套路的运营人

Live时间:

8月22日 20点30 开始

参加Live的方式: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Live报名页面预约。直播开始前30分钟,我们将发送直播提醒。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