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实验室:企业为中国基础研究注入新动能

路北 / 2018年06月11日 11:11

互联网+

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混合所有制国家实验室,基础研究,省委书记省长到场揭牌……9月6日,一场不寻常的挂牌活动在杭州完成,不同以往的新型科研机构——之江实验室在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正式成立

图注:阿里巴巴CEO张勇参加之江实验室成立仪式

另类合作: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之江实验室

挂牌现场,浙江省四套领导班子、各市政府主要官员系数到场;原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出任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实验室主任、副主任的聘任书由省长亲笔签名颁发。这样超高规格的安排,非常规的阵容,毫无疑问,这所新挂牌的实验室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据了解,之江实验室初期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成立,三方分别按照5:2.5:2.5的比例出资,核心任务是基于浙大和阿里的研究力量,浙大、阿里分别聚焦人工智能、网络信息领域,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按照规划,之江实验室要同国际上的著名的实验室进行对标技术方向则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包括未来网络计算和系统、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智能制造技术等

而为了尽快建设一流的实验室,浙江省设立50亿元的前期经费,用于支持之江实验室引进人才、开展科研项目。要知道,如若放诸2017年国内高校的年度预算支出,50亿元也能排到前25,妥妥的985高校的配置,难怪说其价值不亚于再造一所高水平大学。

客观地说,谈到培育顶级科研机构或者顶级大学,各地政府都是肾上腺素爆表,土豪地方或者是满腔热情造出孤岛式的大学城,或者对科研大水漫灌式的投入后收效甚微,对于基础研究,国内更是表现得无从着手。基于这个角度,之江实验室的成立可能树立新的标准,由企业直接参与基础研究或许变得普及,中国的基础研究迎来新的动力。对于缺乏社会力量参与的中国基础研究,显得弥足珍贵。

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天然断电”

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的建设,阿里不是第一家,之江实验室也不是阿里参与建设的第一家实验室。就在今年2月,百度、阿里、腾讯分别拿到了参与共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批复。但论及国内企业在基础研究的前台露脸,之江实验室和阿里则是第一次,更毋庸说,不同于一般实验室只是针对某一项技术进行研究,之江实验室的目标则是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基础学科群。

长期以来,国内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天然断电”成为常态。基础研究成果的高度不确定,使得企业难以在短期获得回报或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基础投入对企业来说,过于拿捏不准。有数据披露,国内的企业研发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的比例达到75.7%,这个比例不可谓不大,但企业几乎把所有的研发投入全部用于试验发展活动,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比例仅为3%这远远低于国际行业领军企业20%以上的投入水平。

另一方面,专利保护不足的侵害,使得从事基础研究的利益难以保障,继而形成基础研究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在低成本、高收益的剽窃面前,规避基础研发领域的投资再明智不过。虽然谁都清楚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但企业谈及真正投入基础研究的时候,则是完全另一种光景,这也就造成基础研究的任务过度畸形地压在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身上。

国内基础研究:巨星企业会成为发动机和引路人

与国内基础研究严重缺乏社会参与的情况不同,国外的大公司,无论是之前的贝尔实验室、杜邦、施乐,还是如今的特斯拉、微软、谷歌和Facebook,对基础科研则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十足的兴趣,并且大公司在基础科研投入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今年1月,欧盟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显示,全球前100大研发企业的投资占所有2500强企业总研发投入的53%,其中,前50强企业就占到40%。

显而易见,纯粹的应用技术研究无法支撑起巨星企业的持续强大,尤其是在技术迭代如此迅速的时代,因某项基础技术的突破而被颠覆掉的大象企业并不少见,而享受基础研究红利快速晋升为明星企业也不少。凭借基础研究的持续大投入,让华为受益匪浅,他得以迅速在多个领域晋升到行业第一阵营。

中国的世界级巨头公司越来越多,成为社会研发投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巨头企业的应有担当。承担基础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固然重要,但它们缺乏市场敏锐度和产业转化能力,并且没有目的的基础研究往往是个漫天要价乱烧钱的过程。

因此,无论是对于之江实验室本身还是对于满心打造科技强省的浙江政府,阿里的深度参与都有更深的意义:巨头企业的科技担当。巨头企业的入场,也昭示中国进入了更加成熟、可持续的技术生态阶段,企业牵引带头,在替未来筹谋,在更大范围更大意义上激发创新。

实际上,在参与建设之江实验室之前,对于科技研发,无论是投入、决心还是实质进展,阿里都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并引得全球瞩目。今年2月,阿里巴巴与Google、微软、IBM等全球科技巨头同场竞技,最终以“强化学习”和“刷脸支付”两大突破性技术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更进一步,今年3月,阿里在首届技术大会上宣布启动代号为“NASA”计划,要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马云阐释到,阿里巴巴要建立自己的“NASA”,以担当未来的责任,面向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组建崭新的团队,建立新的机制和方法,全力以赴。让中国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再次在全球科技舞台展现出耀眼的光环。

图注:马云在阿里18周年年会上演讲

毕马威一份对全球科技行业高管的问卷调查显示,马斯克、库克和马云被公认为最重要的三大全球科技领袖。就在9月8日阿里18周年的年会上,马云现场要求6万阿里人,未来必须要有家国情怀世界担当,“我希望我们最后受到尊重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排名世界多少,也不是因为我们收入和利润多么的了不起,而是因为我们能够为中国、为世界、为未来,和为所有我们关心和热爱的人创造价值、解决问题”。

看上去,在基础研究领域,阿里至少已经在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

切换到政府的角度,之江实验室和阿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企业和政府互动模式,告别以往单纯的税收贡献,而是创造条件让企业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共同行程更为灵动的技术孕育环境,既解燃眉之急,更可带来持续的更大收获。

新增企业这台发动机的中国基础研究,希望出现更多的“之江实验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