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发布会落幕,苹果发布会将至,我们的肾还够用么?

脉脉 / 2018年06月10日 05:44

互联网+

又到了人人都是预言家的时间了,iPhone 8的“红盖头”就差沃克明天的一掀。

然后世界各地人民都会发出带有“民族特色”,但翻译过来意思都是“卧槽,抢钱啊!”的问候;

奉上自己的钱包;

每天都在思考下半个月怎么活,半个月后又发现,下个月也没法活;

经过一两个月的漫长等待,拿到手之后,赶快用iPhone 7给小8拍张照,然后用AirDrop传给小8,再用它发个微博;

最后,再上网看看小8第一摔的诞生…

之后的半年又是无尽的虚空,直到“苹果内部流出iPhone 8s样机照!”

作为众多预测之一“iPhone 8到底会不会采用全面屏”备受关注。

一向被全球手机品牌全方位模仿的苹果,它的每一个改变,都被当做智能手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

大家都在翘首以待,乔布斯的苹果明天要用什么样的产品庆祝自己十岁生日,而今天,遥远东方的雷布斯,率先带着小米来搞事情!

今日,小米将发布两款手机,MIX 2和Note 3。其中MIX 2则搭载着“全面屏”,闯进人们视野!布斯们就这么撕起来了。

不少手机厂商都会把手机的配置和性能作为比拼的关键,但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外观颜值也是影响用户最终选择的重要因素,什么手机颜色这种根本谈不上创新的比拼,如果放在整容界,充其量只算是打个玻尿酸而已。

真正上升到“磨腮削骨”级别的手机屏幕改造有以下特点:变大、变弯、变高清无码!

1

bigger than bigger

作为智能手机和传统的最直观区别,其屏幕告别“小天窗”来到了“越大越好”的时代。

久远iPhone一代所配置的3.5英寸屏幕在当时被称为“巨屏”,魅族M9、诺基亚N8也都搭载这个大小的屏幕。

苹果在放大屏幕的节奏上显得很保守(他更喜欢长的…),但三星、华为作为大屏先锋率先破冰,推出了4.0、4.3等尺寸的屏幕。

三星更是通过Galaxy Note系列打破了当时手机和平板的界限,随后苹果也抛弃了所谓3.7的黄金尺寸开始顺应大屏潮流。

如今,5.2英寸以下都被称为“小屏”,我的4.7寸16G内存的iPhone 6s更是被老板定义为“我家楼下拾荒的老爷爷都不用的…

2

基情满满的时代,大家都弯了

大屏幕带来的问题就是“握不过来!

最早的解决方案是:为了贴合手部曲线,顺应大众心理,紧跟时代潮流,弯!

最先“弯”了的智能手机是Galaxy Nexus系列,采用波状玻璃,算不上真正的弯。但随后的Galaxy Round(左右两侧向内弯曲)和LG G Flex(上下两侧向内弯曲)通过搭载OLED柔性屏幕,真正的实现持握感的提升。

尽管柔性提高,但是成本问题随之而来,为了平衡两者,手机产业老大哥——诺基亚,威武霸气,采用2.5D屏幕。(学名看不懂…)

通过在LCO显示层上覆盖表面玻璃,在通过打磨打造出弧形效果。尽管在落地伊始仍旧造价高昂,但在iPhone 6引入这个技术后,他的价格甚至可以覆盖到百元的安卓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曲屏时代的开山之作当属Galaxy Note Edge,其通过两侧弯曲达到适应手感的目的。 后续“弯了”的手机多采用此技术。

3

裤子都脱了,要的就是高清无码

光在外形上进行修正不过是面子工程,真正的提高,还是在材质、像素密度等细微之处。

以小米为例:

2011年时,小米1只有480×854的像素数字,屏幕显示方面则采用半反半透的技艺。

小米2的像素密度提升达到342PPI,达到了视网膜级别,分辨率为720P。

小米3,搭载5英寸超灵敏触控IPS视网膜屏,像素密度更是升级到441PPI,分辨率1080P,并且康宁大猩猩玻璃,使用户可以不脱手套就能操作。

小米4,则主要打造色彩显示。

2015年,小米Note的5.7英寸2K分辨率的屏幕可谓经验了世界,从此2K分辩成为标配,也导致了2015年手机市场的乱战。

...

2012年3.3-4.0英寸占据一半以上市场关注度,主要以苹果产品为代表;

2013年主流屏幕尺寸已经为4.1-4.5英寸;

2014年主流屏幕尺寸为4.6-5.0英寸;

2015年出现的情况是4.6-5.0英寸和5.1-5.5英寸各占三分一以上关注度份额。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用户需求的变化,用户对大屏幕的需求逐年递增。而对屏幕需求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于更好的交互体验的诉求,是不断降低对手指要求、加强触控体验的诉求。

摆脱了炫技博眼球,智能手机逐步回归客户体验,这次“全面屏”的到来,又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样的走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