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为了一朵更美的云

计算机世界 / 2018年06月03日 13:43

互联网+

《浪花一朵朵》剧中程美结局备受网友关注.那么程美扮演者是谁呢?...

宋辰

一年一度的青云QingCloud Insight大会从以往的一天首次扩充到两天,盘子更大,内容更丰富,这有点像青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一方面让平台更强大、更稳固,另一方面,产品之间开始走向松耦合。

在青云QingCloud Insight2017上,青云一口气发布了7款新产品:基于BareMetal Service的QingCloud物理主机服务、分布式数据库QingCloud RadonDB、基于Server SAN的QingStor NeonSAN、QingCloud统一云管理平台、QingCloud Kubernetes容器服务、升级到全新的2.0版本的QingStor对象存储,以及QingStor文件系统,至此,青云产品覆盖IaaS、PaaS底层技术,再加上今年初发布的AppCenter2.0,青云现在已经可以提供包含IT和CT的完整服务。

全盘来看青云现在的产品体系会发现,它们正在松耦合。一直提倡云上自助管理服务、自动运维的青云,如何解决企业上云过程中最难的数据库模块上云?如何解决云上的容器难题?又如何为数据中心云化的未来之路铺好路基?

“新三驾马车”驶向何方?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果上云的前提是将传统业务变成分布式业务,分布式架构对于企业本身来讲是极大的负担。“QingCloud非常适合传统应用、核心业务的云化需求。传统企业几乎可以不做伤筋动骨的改动,就可以把业务从传统的数据中心搬到云化数据中心,这是我们要为他们解决的问题。”青云QingCloud CTO甘泉表示,“这并非是简单地从物理机搬到虚拟机上或者搬到QingCloud的物理主机上。我们会让他们的业务在云化之后,拥有云计算的种种优势,包括高弹性、易于管理等。对于传统用户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全新发布的青云QingCloud物理主机服务、QingCloud RadonDB和QingStor NeonSAN,被青云视为承载企业核心业务的“新三驾马车”。

很多传统业务是基于集中数据库节点,比如有Oracle数据库,以及围绕数据库的应用。通常这些业务依赖于单节点、高性能、高可靠性维持整个系统的性能。在传统的企业里,业务通常不怎么发生变化,依赖于比较静态的节点。但到了云时代,客户想上云的时候,他们往往只会把新型的、以互联网的模式开发的业务搬到云上,因为这种业务更容易在云上运行。

为了满足各类核心应用对高性能及稳定性的需求而产生,能够托管企业核心业务,构建物理、虚拟化与容器的混合架构,承载高性能计算及大规模数据分析负载,青云推出了青云QingCloud物理主机服务。

青云的物理主机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是100%的物理主机,使用物理网卡、物理交换机和物理硬盘,性能跟用户传统业务物理机一模一样。但同时,它拥有着云主机带来的便捷,“青云的物理主机不仅能做到10分钟交付一台安裝好操作系统的主机,还可以做到10分钟内部署出一个业务集群,我们可以以资源的方式把物理主机交付给用户,预装操作系统和其他基础软件。”青云QingCloud云计算基础平台部研发总监陈海泉说。这相比传统的物理机托管业务数周的交付时间的确是快了不少。

但是,性能和体验方面如何呢?

结合AppCenter,用户集群业务可以直接部署到物理主机里。比如,在青云公有云上,用户可以直接部署MySQL Plus到虚拟机里,或是传统的三节点的MySQL集群;用户也可以选择把MySQL Plus直接部署成物理主机,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得到3个预装好的MySQL,正确配置的高性能MySQL集群可以大大缩短资源交互的时间,简化用户使用物理主机的方式。

物理主机使用的网络结合硬件SDN技术,交付给用户的是已经配置好的,跟青云虚拟机完全相同的VPC网络。好处在于用户的物理主机和虚拟主机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用户可以选择把静态的、高性能的节点部署成物理主机,把适合水平扩展的Web前端节点部署成虚拟主机。

QingStor NeonSAN是青云“新三驾马车”中的Server SAN服务,“QingStor对象存储是青云的第一个松耦合产品,可以实现独立交付。今后,青云的产品都会逐渐进行松耦合。”甘泉在采访中表示。

由软件定义存储技术实现的新一代分布式超大容量块存储系统,能够满足云计算时代企业低投入、高弹性横向扩展的需求。QingStor NeonSAN支持广泛的虚拟化平台及数据库应用,支持超融合与独立部署,提供企业级的高性能、低延迟与极强的横向扩展能力,满足数据库集群、云资源池、桌面云及开发测试云等场景的SAN存储需求,可显著降低构建SAN存储平台的总体拥有成本。

对大型企业而言,业务的复杂及庞大的体量必然会产生错综复杂、规模巨大的结构化数据,这些都迫使他们对数据库的需求必然地指向大规模、高可靠及高性能。此次,青云QingCloud推出的新一代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QingCloud RadonDB,面向大型企业用户提供具备原生MySQL的接口、依托整个IaaS层能力构建的PaaS的统一资源池,以及可以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独立部署的能力。

“Radon分布式数据库刚刚正式上线,现在已有一些用户在测试,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企业,他们主要是解决大量数据存储的问题,包括一些交易数据和交易记录会放到Radon分布式数据库里。”青云QingCloud产品兼兼运营副总裁林源说,“它们的数据不一定必须运行在QingCloud的云平台上,也可以单独部署一套分布式数据库集群。”

再提AppCenter

“仅仅是做接驳,而不对实现层面的内容进行强约束,这点是AppCenter真正的精髓所在。”黄允松说。为了实现用一套统一的框架,对应用程序进行多样性的保护和接驳,青云在今年初推出了AppCenter 2.0。endprint

“我们希望通过一套系统透明化所有异构的资源层,不管是设备、操作系统还是基础层软件,这是青云对云计算比较基础的期待。”黄允松说。关于AppCenter,黄允松坚持最初的两个态度,第一是青云作为平台供应商,可以可以被完整的透明化;第二是保持供应商的多样性和原生性。

近几年,容器技术变得很火热。如何在云平台上更好的支持容器,成为很多技术人员要面对的问题。Kubernetes是高度复杂的项目,学习成本和学习曲线非常高。

“前天晚上,我试用了一下AppCenter最新上线的Kubernetes应用,大约花了5分钟完成了一套完整的集群部署,这是AppCenter的核心意义所在。它使得所有的技术细节被屏蔽,又保留了完整的、原生的多样性。”黄允松补充道,“AppCenter 2.0 版本最大变化是,使得任意第三方系统的对接变得极为容易。高度复杂的典型系统对接只需要一两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为了让Kubernetes能够在青云的应用上变得更加高效、易用,“我们向下与QingCloud的IaaS深度集成,而向上我们提供Kubernetes标准接口。也就是说,你在应用时,如果以前跑在Kubernetes上的应用,可以直接移植到QingCloud AppCenter上,这个过程会变得非常容易。”甘泉说。

记者了解到,AppCenter主要解决的是应用分发和商业化的渠道,但目前AppCenter中的应用将近100个,对于是否应用数量少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问题,黄允松表示,青云之所以控制数量,是确保每一个App的质量非常高,“接下来的一到两年时间内,青云会花很大力气对合作伙伴和客户的APP在全行业进行推广,以及联合解决方案的设计。”

下一步:嵌入式智能硬件

为了产品功能的需要,青云的云计算服务都是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SDN(软件定义网络)、SDS(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带来的好处是功能丰富,通过软件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性能损失。

但是,这个问题总需要得到解決,通用CPU做计算迟早会阻碍青云走得更远。

以网卡为例,以前的网卡上面没有智能单元。把网卡上面嵌入一个芯片,芯片上装有操作系统,就相当于它有大脑,“我们就能够通过控制这张芯片,从而控制网卡里的逻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件智能化。”甘泉说,“不仅是网络,还有存储,都会朝嵌入式智能化方向发展。”

青云所说的“硬件智能化”是把智能的部分逻辑下沉到硬件,也就是由青云掌控软件定义的智能部分,同时把处理能力下放到硬件,两者分开。“保持对“大脑”的控制,硬件智能化是把肌肉部分交给硬件做,而不是让大脑处理这部分的执行,毕竟大脑的处理能力有限。这也是我们下一个年度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甘泉对记者表示。

青云采取的是用同一套体系统支持融合和分离两种架构。“如果大规模部署,我认为融合架构会占主流,唯一的原因就是便宜。计算与存储分离的架构去做大规模部署的成本根本降不下去,因为网络成本太高。就用户业务的复杂性来看,两个方案各有优劣。”甘泉建议用户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来选择到底要用哪种架构。endprint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