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家都被匿名交流应届生的薪资噎到了吧!要我说这事儿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敢开多少工资我就敢往兜里揣多少钱。所以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而且这事儿说不定还会成为常态,当时双方都没言语什么,咱们说什么都是眼馋,所以我们聊个别的事。
话说现在主流还是知识经济,在互联网工作的我们或多或少都被知识经济绑架着。“从零开始学XX”“100天成为XX高手”“30天精通XX”,升职加薪的诱惑迫使着我们急切了解着职场入门晋升的秘籍,各种成功经验分享会仿佛告诉着我们如果不迅速充实自己就会被周边的人所淘汰。
我们迫于压力买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却又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闲置书籍越来越多,相对应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动辄二三十甚至近百块的“实战精华”可以说已经是书中的贵族了吧?当知识变成快餐,阅读只看干货,我们是不是也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
还好,近日在成都街头,出现了一处共享书屋。线下版的闲置贴着二维码,只需扫一扫就可以开柜借书或还书的共享书屋就这样诞生了。共享书屋占地大约4平米,与其说是书屋不如说是个书柜,里面的书有新有旧,更像是个看起来正规的书摊。仔细观察,使用该产品前三天可免费阅读,超过三天按每天0.5元收费。价格还算合理,相当于之前一张报纸的价钱。
共享书屋除了租借,还可以捐书或者发布共享书信息。将书投入共享书本投入口,即可快速完成图书共享。虽说当书本有偿租借后捐书者有一定的回报,但有理由相信大家谁也不会在乎那几毛钱吧。
眼前的共享书屋忽然让人想起上学时教室后面的图书角。本来以书本流动为目的的图书角到最后演变成为最小说和各种鬼故事的集散地。办图书角是为了辅助学习和交流,却不曾想最后发展为兴趣小组众筹购买一本书。虽然共享闲置书籍的想法很好,但假以时日便知什么书流动大,什么书无人问津了罢。
值得玩味的是,闲置书籍流动的思路固然好,但现在真正读书的人对书都有着强烈的洁癖,只会买、很少借。而且看看共享单车发展的模式,共享书屋肯定不能走像摩拜和ofo那样的烧钱之路,学习永安行走新型“官督商办”才是王道。
共享书屋要想做好,肯定要走公益这条线,毕竟前面还有图书馆这座大山,如何区分自身与图书馆的定位也是个难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