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的情怀被冰冷的现实打得稀烂。
7月26日,信心满满的魅族在珠海发布了精心打磨的魅族年度旗舰PRO 7,客观地来说,PRO 7至少在外观设计方面算是今年国产手机中个性十足而又清新的上乘之作,双屏的设计在业界虽算不上独创,但也表达了魅族不从众的追求,在这方面魅族有傲娇的资本。
然而一款本来还不错的手机,在一群营销高手的共谋下,却上演了一出极其失败的营销大戏。
或许受今年国产手机涨价潮的影响,魅族把PRO 7的定价锁定在了4000元左右(虽然低配版是2888元,但P25的处理器,让再有情怀的用户也犹豫再三,所以高配版和Plus是才主要的选择)。这是一个过度自信的价格,而这一价格恰恰是国产手机的一条生死线。在这个价格附近存活的产品,目前看只有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而这两个系列存活的根源在于华为品牌的溢价能力,魅族恰恰缺少的正是这个品牌溢价能力。
这一惨剧的结果就是魅族PRO上市两个月以来,至少从京东的2800多人的评价来看,销量惨不忍睹,即使与其后来上市的同门魅蓝Note 6相比,差距也在十倍以上。
魅族PRO上市之初,面对如潮般的媒体讥讽和网友吐槽,魅族依然傲娇。魅族副总裁杨柘就针对业界对魅族PRO的异议反讽,“买参数,到底多少是为极致享受?多少是人云亦云的附和?这是一个问题。”
那时的魅族是骄傲的,自然是不会想与小米这样的品牌为伍,自然要用高价去拉开与低端品牌之间的区间。然而魅族可能忘了,品牌的溢价能力,是需要用户认可的,也是需要产品支撑的,光靠一个设计是无论如何支撑不起一个品牌在一夜之间由低端走向高端的。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就清楚了。
“双瞳如小窗,惨淡收历历”成了真实的写照。
对PRO 7而言,这是魅族一年中最重要的产品,即使是魅蓝Note 6如何抢眼,也无法弥补PRO 7应该得到地市场认同,这是魅族的脸面。
即便是魅族的这个脸面在冰冷的现实面前被打得稀烂。
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依魅族的产品节奏是无法再迅速推出一款旗舰级产品的,拯救魅族PRO 7的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降价。PRO 7上市半个月,就有渠道开始了300元左右的降幅,而到了9月25日,魅族则不得不正视价格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差距带来的销量惨淡,迫不得已,官网开始降价381元和481元,将原来2880元和3380元价格直接拉到了2499元和2899元。
很明显,魅族这次降价,是要直接与小米6和荣耀9开战,但经过一劫的PRO 7,现在还有能力与小米6和荣耀9对抗吗?
2499元左右的手机产品
在目前市场中,价格在2499元左右的产品,光一线厂家的就有iPhone 6 32G版售价2399元,小米Note 3和小米6售价2499元,荣耀9售价2299元,vivo X9s售价2498元,OPPO R9s 2599元,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强兵如林。
魅族PRO 7的优势是其设计的个性化,在性能上,可能与vivo X9s和OPPO R9s相当,但这两兄弟线下渠道的威力,远不是魅族可以比的。而在线上战场,小米Note 3使用的是骁龙660处理器,小米6则使用的是高通顶级处理器骁龙835,而荣耀9则采用的是与华为P10一样的处理器麒麟960,这几款产品无无论从性能和用户口碑上,都明显高出PRO 7不止一个段位。
由此看来,即使魅族PRO 7自降身价,要在小米6和荣耀9的主战场抢到点地盘,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唯一可能支撑住魅族PRO 7脸面的,就要看魅族的一些铁杆用户了,在相当价位上,因为情怀而选择魅族PRO 7,但这无法保证PRO 7可以赢,只是不会输得很惨。
基于公众对联发科P25和X30的性能认知,就目前魅族PRO 7的现状而言,魅族PRO 7要真正在销量上有所成就,现在的价格仍然是危险的,不切实际的。尽管由于双屏的使用,PRO 7的成本肯定要比普通设计的产品高出不少,但对用户而言,这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所以PRO 7合理的价位应该在1999元附近。由于今年小米从1999元撤离,这个价格空档仍然缺少有影响力的产品出现,如果PRO 7能填补这一产品空档,PRO 7的前景尚可期待。
在冰冷的现实面前,低头活下来才是出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