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继勇
最近骑行很火爆,微信朋友圈被骑行一次次刷屏。笔者看来,不是骑行火爆,是消费升级、生活方式升级的势头很猛,骑行是消费升级、生活方式升级的一个切入点。
9月17日,摩拜单车携手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人居署、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正式发起“世界骑行日”,并在海内外180多个城市发起绿色骑行线上线下活动。
8月26日ofo启动“全民骑行季”活动,ofo专门为活动推出了定制版的捷安特公路自行车,从北京雁栖湖骑行至响水湖边的露营基地。更早的时候,ofo高管在CEO戴威的带领下绕青海湖骑行,身体力行推广骑行活动。
笔者最近看了几个与骑行活动相关的项目:与以前的自行车比赛不同,除了少量的专业选手外,绝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来自老百姓,类似于这几年十分火爆的城市马拉松赛。
这些创业者十分自信:现在政府在大力推广全民健身活动,而骑行是最好的全民健身活动,政府愿意为骑行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就象现在很多城市支持马拉松一样,愿意出钱、出人、出物。
这些创业者的话不无道理:尽管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从参与人数来看,骑行目前仍然是
我们这个国家第一大运动,跑步只能排第二。与骑行相比,长期跑步更挑战人的意志,更有门槛。
这些创业者提供的另一个信息是:群众骑行赛事未来商业化的想象空间也很大,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运动、快消、汽车、电商、房地产、银行、电信类客户都愿意为骑行赛事买单,提供广告赞助。
无论摩拜的世界骑行日,还是ofo的全民骑行季,都可衍化为商业化的全民骑行赛事。对于这两家公司来说,目的当然不是靠广告赚钱,但可以通过全民骑行赛事增加品牌影响力。
短短一年时间,在中国很多城市中,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存在。共享单车为何迅速火爆?资本大力助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共享单车满足了用户需求。
自行车并不是一个新发明,重要的变化是无桩停放的运营模式,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取车、停车。以前在中国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城市,人们的出行是各种交通方式的拼接,包括地铁、公交、打车等。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加盟滴滴出行时,就曾讲了一个连续更换各种交通工具却仍然迟到的北京交通故事。共享单车弥补了重要一环,即一至五公里之内的短途交通。
在更多场景下,共享单车直接与轨道交通对接,这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
这还不是共享单车快速普及的全部:除了作为代步工具,共享单车也可以成为你击败“过劳肥”的工具。要知道,骑车能有效的燃烧脂肪与健身,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骑行受环境制约少,随时随地都可以骑行。长途骑行,一旦过了疲劳的时间点,身体反而会充满活动。这是因为运动达到一定的量,人体就会分泌使人愉悦的“内啡呔”,可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由于工作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太大,很多城市白领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身体容易亚健身,骑行对于他们的一个好处是:刚好利用上、下班的时间通过骑行进行锻炼,可谓两全其美。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他讲了为什么跑步:三十岁的时候,由于长期熬夜写作,加上抽烟的习惯,身体极差,而写作又是一项重体力活,为了保持写作的体力,他强迫自己跑步。他也讲了自己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当跑步成为习惯的时候,跑步不仅让他身体状态良好,更让他精神焕发,不跑反而不适应了。他还讲了跑步对于他的工作、写作的意义:总在跑步时总结前一天的工作,规划新的一天,人生因而变得高效,更有意义。
跑步是需要留出时间的,对于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上班的大多数白领一族来说,专门留出时间跑步还是十分奢侈,但用上、下班时间骑行三、五公里,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对于上班族来说,骑行可以很重要:你在上、下班骑行时思考什么,可能会决定你的人生效率。
笔者看来,共享单车的普及与两个变量有关,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二是社会消费心理的变化。
得益于近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群体数量成为中国社会重要一极。2016年《经济学人》刊文称,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在7.66万元-28.6万元之间,注:统计口径不同,这一数字会有一定出入)人数从1990年代几乎为零增长到今天的2.25亿人(根据2015年CHFS调查数据测算,中国中产阶级数量实际为2.04亿人)。
不久前,京东与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联合发布了《2017互联网体育消费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体育用品消费额逐年提升,2016年达到近2000亿元,人均年消费额较2014年几乎翻倍,苏宁金融研究院数据表明,2014-2016年,城镇居民医疗、教育、娱乐、旅游、交通等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由35.7%上升到41%,上升了5.3个百分点。
一个必然的结果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催生了社会心理的变化:当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时,对于精神健康的消费需求就会出现旺盛增长。在中国的城市环境中,骑行是最便捷、也是最健康的锻炼及出行方式,这是共享单车快速普及的社会心理基础。
共享单车的发展也与政府的期望有关,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普遍的城市病,共享单车有力促进绿色城市、文明城市的建设。未来政府与企业在共享单车管理方面会有更多合作,一起推进共享单车的发展。此前摩拜单车发布了《共享单车文明停放倡议书》,算是政企合作的一种尝试。
“城市化”是中国过去三十年,也是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大事件:历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截止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8亿,未来中国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在这一背景下,公交、地铁、单车三位一体的交通出行模式协调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个人观点是,共享单车火爆,是共享单车这个事情站到了势上,是顺势而为的结果。投资、创业,只能顺势而为,造势、逆势很难,少有成功者。
(作者简介:作者侯继勇系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主导投资了瓜子二手车、青普旅游、品玩网、掌柜攻略等众多项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