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如何塑造权威性?——从媒介仪式的角度看诺奖颁奖典礼

北大新媒体 / 2018年05月03日 14:52

互联网+

近日,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奖陆续公布2017年获奖名单,引发了各大国际媒体的关注与争先报道。关注着诺贝尔奖或者被朋友圈里的诺奖话题刷屏的你,有没有完整地看过诺奖的颁奖典礼呢?

小编看完了2016年的诺奖颁奖典礼,不由得感慨这真是一场盛大的仪式。典礼开始时,瑞典皇室进入颁奖席,随后奏起每次颁奖固定的瑞典皇室之歌《国王之歌》,伴随着莫扎特的3D 大调249kv,获奖者入场于颁奖台就坐。诺贝尔基金会主席致词感谢诺贝尔做出的贡献并欢迎获奖者来到瑞典参加颁奖仪式,对获奖者做出的贡献进行总体评价。各奖项的评选委员会向各学科获奖者致颁奖词,瑞典国王为获奖者进行授奖仪式,获奖者从国王手中接过一份获奖证书,一枚金质奖章,一张数额不小的奖金支票。每类奖项的颁奖前都会奏一段古典音乐进行休息与调节。所有奖项颁发之后,全场奏起每次固定演奏的瑞典国歌,最后全体人员伴随着雨果·阿芬的《女王的三月巴拉庆典》离席。颁奖典礼结束。

一篇题为《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媒介仪式话语》的论文指出,这不仅仅是一场给诺贝尔奖获得者授予荣誉的加冕仪式,在传播至全世界的过程中更是成为了一种媒介仪式。

诺奖颁奖典礼如何成为一种媒介仪式?

媒介仪式是“广大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媒介符号的传播, 被邀请参与到某些重要显著的共同性活动或者某些盛大事件(即媒介事件), 最终呈现的一种象征性和表演性的文化实践过程和行为。”可见,媒介事件是媒介仪式形成的前提和主体,它强调的是事件本身,而媒介仪式则强调的是观众的参与行为和实践过程。换句话说,媒介仪式其实就是媒介事件的“仪式化表述”。这种“仪式化”的呈现方式使得以媒介事件作为主体的媒介仪式具有惊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作为一种媒介事件,呈现了十分强烈的仪式感。在事件性质上,该颁奖典礼由诺贝尔基金会主办,经由世界各大型媒体报道,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在事件操作上,该颁奖典礼百年来有一套十分稳固的颁奖流程,入场、授奖、致谢等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媒体报道上,媒体每年一度地对诺奖颁奖典礼的报道也将媒介本身赋予仪式的内涵。

正是这些特点,使诺奖颁奖典礼成为了一种媒介仪式。

媒介仪式如何影响诺奖的名声与地位?

在媒体的见证下,诺贝尔奖典礼成为公众的一次集体庆贺的机会,也使诺贝尔奖与奥林匹克等其他国际性奖项一样,成为一种个人与集体荣誉的象征。这样的媒介仪式在诺贝尔奖获得名声与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这一媒介仪式最外显也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公共行为语言,将诺贝尔奖合法化。也就是说将嘉奖公之于众,并且以庄严的态度向公众宣告诺贝尔奖的设置是公众认可的。

其次,这一媒介仪式将社会成员区隔为媒介受众与非媒介受众,并且突出了媒介受众的地位。媒介受众包括能接触媒介,并且能够通过媒介了解并观看诺贝尔奖的群体。非媒介受众则是没有能接触媒介的权力,或者接触的媒介中没有介绍及提及诺贝尔奖的请况。媒介受众相对于非媒介受众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诺贝尔奖的颁奖情况,这种特殊的待遇增强了他们对诺贝尔奖的认同。

此外,这一媒介仪式展现了诺贝尔奖的神圣性与合法性。比如诺贝尔基金会主席会致辞对获奖者做出的贡献进行评价,这些具有引导性的评价会使一些后来者在科学或人文实践中将获奖者的某些行为与风格奉为圭臬,甚至将其赋予神圣的意义;而且颁奖典礼的授奖者地位崇高,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国王亲自颁奖,将诺贝尔奖进一步权威化。

最后,这一媒介仪式促进了大众对诺贝尔奖的文化认同。该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典礼之后的晚宴在市政厅举行。这两个地方都是斯德哥尔摩的形象和代表。音乐厅古朴典雅,市政厅宏伟壮丽,两大建筑风景优美、地段绝佳、富有北欧风情,促进了其参与者与媒介受众的文化认同。

关于诺奖与媒介仪式的总结

诺贝尔颁奖典礼是一种典型的媒介仪式。通过这一媒介仪式话语,媒介仪式展现了众多功能,最显性的功能是使诺贝尔奖得以合法化和权威化,通过媒介技术也区隔出不同受众,同时也很隐秘地展现了权力主体的神圣性与合法性,最后还形成了对授奖方所属的瑞典北欧文化与获奖者所属的文化认同。可以说,媒体的传播使得诺奖颁奖典礼成为一种媒介仪式,而这种媒介仪式又进一步成就了诺奖。

今年的诺奖颁奖典礼,你要不要看看呢?

赞赏作者~

本文为北大新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姚佳鑫

编辑:姚佳鑫

北大新媒体

微信号:beidaxinmeiti

微博:@北大新媒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