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慧
“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
这句由知名演员韩雪给大家提出的忠告,道出了携程在票务预订中默认捆绑搭售的问题。
事实上,携程等出行票务预订平台,在机票、火车票等票务预订服务中,捆绑搭售保险、酒店、专车等服务项目已经由来已久。
但是为何此番携程成为被集中炮轰的对象?又或者说,原本算是票务预订行业的群体问题,只是不巧板子打在了携程的屁股上,携程有点冤枉?
票务预订乱象:违规加价、积分换票、销售假票等
2014年至2016年期间,携程、去哪儿等诸多平台因在机票预订过程中,出现违规加价、积分换票及销售假票等问题,而被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约谈”。
2014年1月21日的《京华时报》报道显示,春运期间至少有45条航线的经济舱机票在全价的基础上被票代加价销售。而针对媒体报道去哪儿网平台及地面票代违法加价销售机票行为,中航协下发警示通知,要求任何销售代理企业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加价销售。
2016年1月29日的《京华时报》报道显示,针对目前网络机票平台在机票交易过程中出现影响旅客正常出行和擅自修改航空公司机票退改签条件等问题,中国航协分别约谈了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等机票交易平台。
事实上,携程等票务预订网站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机票加价、积分换票转售等机票销售行为之中。而造成这种顽疾的根源在于,彼时携程等票务网站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票务预订或代售中的“差价”。
在这个阶段,搭售保险、酒店等项目已经出现,只不过,服务的提供方式是给用户提供“一站式”预订便利,而没有强制或默认捆绑搭售。
收入重心转移:默认搭售日渐成为票务网站盈利模式
在很多长途汽车站售票窗口人工买票时,你买到的票一般是“车票+保险”的组合。如果你选择网上预订,则买到的是仅有车票的“裸票”。
而造成这种差异化销售方式的根源在于,人工窗口售票代售保险时,会有相应的提成。简单说,在这些传统售票场景中,默认捆绑搭售的做法非常普遍,很多买了票的用户,根本不知道保险不是必须购买的。
如今,携程等票务预订平台,在机票、火车票等预订过程中,默认捆绑搭售保险、酒店、专车等服务,可以看做是“互联网+票务销售陋习”,其背后也是从保险等项目的代售、搭售过程中获得收入分成。
事实上,不论是传统窗口式捆绑是销售,抑或是携程式在线捆绑销售,如果不给用户提供选择,或是以默示推定用户同意的做法,都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以及“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简单说,携程等平台默认强制搭售的做法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并有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的嫌疑。
垄断效应后果: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是平台敢作恶的关键
2015年10月26日,携程与去哪儿网宣布合并,自此,在线票务市场实现了大集中。
根据当时易观智库的分析,2015年二季度,携程在在线旅游市场的份额达到38.65%,排在首位,而去哪儿网份额为30.01%,排在第二。
简单说,彼时携程与去哪儿合并之后,它们的在线旅游市场份额合计接近70%。
按照《反垄断法》第十九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因此,合并之后的携程和去哪儿在在线旅游市场具有明显的市场支配地位,那么,各种以追求更高利润或回报的垄断行为也就不可避免了。
按照《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规定,“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属于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实施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因此,携程默认勾选搭售保险、酒店或用车服务,不仅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为,也是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
如今,在各方压力之下,携程已经在预订界面进行了调整,但是,如果市场竞争不充分、监管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督不到位,平台为了暂避风头所做的调整或修改,很可能风声过后继续上演。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互联网、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