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艾瑞刚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2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市场份额一升一降,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比从一季度的54%扩大到二季度的54.5%;微信支付背后的财付通则从上季度的40%环比回落至39.8%。
此前,易观9月28日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也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宝以53.70%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这一份额与一季度持平;而腾讯金融市场份额较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至39.1%。
由此可以看出,支付宝在经历了被马云称为“珍珠港偷袭”的微信红包冲击之后,基本上站稳了脚跟,依靠丰富的金融生态开始稳定回归格局,实现了多维打高频的初步胜利。
事实上,这样的结果早有暗示,在腾讯上个季度发布的财报中,微信支付及财付通的数据语焉不详,市场上也失去了对微信支付在线下超越支付宝的喊声。马化腾不久前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称,“微信支付并不排斥别人,但反之就不是这样了”,也间接体现了一种无奈之情。
在6月30日由咨询公司艾瑞(iResearch)公布的数据就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市场中,支付宝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2%至54%。紧随其后的腾讯旗下财付通,交易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7%至40%。要知道,每年的第一季度都包括春节,这是腾讯和财付通的最旺季,而却是电商与支付宝的淡季低谷,而这一季度的支付宝增长就成为了移动支付领域的转折点。
有一个数据也侧面证实了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力量转化。根据腾讯官方推出的共享单车报告显示,在共享单车领域,通过微信和支付宝扫码解锁的比例二者几乎一致,要知道,微信的用户数几乎是支付宝的两倍,而流量也是支付宝的很多倍。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略。微信用户的增长已经达到天花板,红包的热度也正在消散,而通过微信大量用户与商户启蒙而形成的遍及全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也正迎来“后来者”支付宝的蚕食。毕竟,在电商与支付市场上,没有商户或者用户非要选择独家而排斥其他的手段。微信正在遭遇第一次的非自然垄断市场上的被冲击,而这种市场的运营显然不是腾讯所擅长。
不过,财付通在此次数据中也并非毫无收获。从去年四季度以来,艾瑞开始对有经济效益的交易规模进行了统计,在2017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22.7万亿元,其中具有经济效益的交易规模为16.8万亿元,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达到了64.2%,财付通次之,占比27.8%。在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27.1万亿元,其中具有经济效益的交易规模为19.7万亿元,支付宝市场份额为63.1%,财付通占比达到了29.0%。
由此可以看出,具有经济效益的交易规模的移动支付增长为17.3%,低于交易总规模增长的19.4%,在这种情况下,财付通的占比提升了1.2个百分点,支付宝下降了1.1个百分点,此一升一降对腾讯金融的厚度发展是向好的。
在2017年,支付宝推出了收钱码,服务线下数以千万计的小商户,同时,支付宝还在便利商超、公交出行等小额高频的线下支付场景加强布局。支付宝依靠蚂蚁金服的信用、理财、保险、银行、消费信贷等“多维”业务实现了逆袭,走出了被微信支付高频冲击的阴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