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为联想110多位高管打CALL:领跑从未如此艰难,但也从未如此回报丰厚

联想 / 2018年04月21日 17:28

互联网+

10月16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以及联想全球110多位高管和董事会成员齐聚深圳,正式拉开了联想一年一度的GLT(全球领导团队)会议的大幕。

来到深圳,联想高管们的第一件事就去拜访了腾讯集团,与腾讯的小伙伴交流学习。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外国高管,让腾讯的小伙伴感叹:知道联想国际化,但没想到有如此多的外国高管!

(*杨元庆微博截图)

(*联想全球高管拜访腾讯现场图)

事实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高管一起开会,是联想高管们工作中的常态,他们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全球各地办公。而此次他们全部集结深圳参加GLT会议,将主要讨论与联想当下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相关的重点议题。

(*联想GLT全球领导团队会议现场)

GLT是联想全球领导团队每年的固定会议,此前先后在巴塞罗那、新加坡、慕尼黑、罗利等地举办。今年联想GLT将会议地点选在了深圳这个在过去30年里一直引领中国发展转型的创新城市,这可能是本次会议讨论“联想变革型领导力”这一主题的最理想地点。

未来,联想全球高管将在各自岗位有哪些新战略、新目标,这个会议都将给出答案。

杨元庆:在联想,领跑从未如此艰难,但也从未如此回报丰厚

在今天上午,杨元庆发表了主题演讲,向全球高管们介绍了联想该如何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推进“三波战略”,打赢这场战略转型攻坚战。

(*杨元庆演讲现场)

杨元庆表示,目前联想“三波战略”在执行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过去几个季度在业务基础和核心能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财务业绩仍不及预期,这主要是因为联想正在经历史上最艰难的使命和任务,即同时推进两大转型:第一,从单一业务公司转向多元业务公司;第二,从经营产品的公司转向经营客户的公司。

这两大转型均需要联想在运营体系、业务模式、管理结构以及公司文化方面做出改变。杨元庆表示,作为一家“不安分”的公司,联想的成就离不开过去的多次转型。而过往的每一次成功转型中,最重要的成功元素就是领导团队,所以他指出,在这次转型中,联想将再次成功实现转型,在领导团队的引领下打造全新的核心能力。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杨元庆也给出了答案。从单一业务向多元业务转型方面,关键是要在“主人翁”姿态和“一家公司”原则方面实现平衡。

所谓“主人翁”姿态,即每个业务都需要一位精心挑选的真正“主人”,身体力行,密切关注产品细节和端到端价值链,快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采取纠正措施,这位“主人”负责打造这个业务的基础和核心能力。

但强调“主人翁”姿态并不意味着将联想分割成几家不同的公司。杨元庆表示,联想是“一家公司”,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业务运营体系,从而实现真正的突破。我们需要澄清公司职能部门的角色和业务集团的角色。

杨元庆表示,除了要具备“主人翁”姿态,遵循“一家公司”原则,同时还要搞清楚如何在二者之间实现最佳平衡,打造全新的多元业务运营体系。我们需要将这一体系融入联想的核心能力,打造一个多元业务平台,高效发展更多业务。这就像铺设跑道一样,铺设一条自己的跑道,在未来跑得尽可能的快。

从经营产品的公司向经营客户的公司转型方面,杨元庆表示,要成为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首先就是要直接与客户进行互动。这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阶段和使用阶段。

在交易阶段,过去,我们将设计好的产品交给分销商,除非是产品需要维护,从不与终端用户进行沟通,然而这并不是对客户体验进行管理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我们的市场通路中建立与终端用户的直接联系;在使用阶段,联想取得了一些良好进展。凭借2.3亿联想ID注册,联想与更多终端用户进行了互动,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了改善。由此一来,在上个季度,联想来自注册用户的再次购买收入达到了4亿美元。

杨元庆指出,我们肯定可以通过“设备+云”模式进一步改善客户互动。通过将增值应用、云端内容及云服务集成到我们的设备中,可以将每月活跃用户转化成每日活跃用户,将交易客户转化成忠实客户,甚至是订阅客户。

“这两大转型所需的努力似乎令人畏惧,但联想的实力一直是学习和执行。只要我们目标清晰,团结一心,朝着目标共同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是我们一次又一次证实了的。” 杨元庆在演讲最后表示,“我们致力于将联想打造成全球最伟大的公司之一。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雄心之外,我们还有一群兢兢业业的领导,总是能够克服挑战。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克服现如今的挑战,变得更加强大。在联想,领跑从未如此艰难……但也从未如此回报丰厚。”

都说联想是国际化最成功的中国企业,成功在哪?

能把自家的高管会议,开成“联合国会议”的阵仗,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背后是联想十几年来在国际化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如今,联想已经成为国际化最为成功的中国企业之一,不但创造了独有的“联想模式”,在全球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全球化运营模式、人才构成、海外收入、全球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更是成绩卓著,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出海”企业的标杆和榜样。

只有建立了全球化的文化,才是真正全球化的开始:

曾几何时,如何建立起全球化的公司文化与统一的价值观,是联想国际化最大的困难之一,语言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都让联想的国际化如履薄冰。而反观现在,英语早已经成为联想的官方语言,而在最能体现联想企业文化的联想誓师大会(Kickoff)上,当来自欧洲、中东、非洲、日本、印度等不同国家的团队汇聚一起,共同喊出“We are Lenovo”的口号时,这更加显示出了联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成功。

(*2017年联想誓师大会(Kickoff)现场图)

值得一提的是,专注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组织变革管理咨询师Elliott Zaagman(艾略特•扎格曼) ,在此前发布的关于联想在海外印象的文章中,就有关于联想员工对联想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评价:“ 一位在联想工作过的员工表示,在联想,员工们的预设判断是:每个人都值得信赖。直到这位员工确实遇到了例外情形,他才有可能稍微改变下看法。我喜欢这里的一个原因是,这里很礼貌。即使出现意见不合,公司也会鼓励员工用礼貌、恭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110多位高管来自17个国家,人才构成十足“国际化”:

成功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统一上,还体现在成功的“本地化”上。在组建公司的海外办事处时,联想只带极少数中国员工去到当地,分公司的主体成员都是当地人。联想相信,只有给本地员工充分的信任,才能真正打开当地的市场。

目前联想在全球160个国家有业务布局,在中美两国设立了双总部,并打造了以中国、美国、日本三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人才构成也非常“国际化”:参加此次GLT会议的110多位高管,就分别来自17个国家。

业务遍及全球,海外营收不断创新高:

联想在全球范围的业务布局及成就,同样可圈可点。目前,联想已有70%的营收来自海外,每年为用户提供近1.5亿台智能终端设备,PC、智能终端、企业数据中心等业务更是走在了全球行业前列。

2016年,联想PC业务蝉联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达21.3%;联想移动业务在24个国家进入前五,12个国家进入前三;2017年,联想以91套高性能计算系统入围ISC2017全球HPC TOP500份额榜,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第一,继续蝉联全球第二。

联想已成中国IT产业在国际上的一张闪亮名片:

成功的国际化,让联想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从一家中国品牌成长为国际化品牌,联想已成为中国IT产业在国际上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2015~2017年,联想连续三年入选“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榜单,成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入选品牌之一;2016年,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位居第202名;2017年,“BrandZ(TM)中国出海品牌30强”排行榜上,联想以超高分当选出海品牌首强;在近日《福布斯》首次推出的最受信赖公司榜中,联想位列第27位,是17家入围的中国企业中仅有的两家进入前100的企业。

联想在国际化方面的成功,得益于联想利用全球化的规模及品牌优势,实现资源全球化布局,同时善用本地化的资源和人才。而在成功的国际化之外,联想也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推动“三波战略”的落地实施,正如杨元庆在演讲中所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我们不仅能够成功实现转型,还能够变得更加强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