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趣店与拍拍贷看互金行业基本面

大望路边摊 / 2018年04月19日 16:51

互联网+

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9点,成立仅3年半的趣店成功登陆纽交所,以24美元发售ADS(美国存托股票),开盘价则高达34.35美元。趣店成为了今年以来在美国股市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

趣店是第三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称“金融科技”公司。紧随趣店,在国庆后递交IPO招股说明书的拍拍贷会紧随趣店上市。从趣店开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正在掀起一个赴美上市的小高潮。

趣店与拍拍贷都在2016年扭亏并分别盈利5.76亿元和5亿元,并且两者在201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又大幅超过去年全年。

(趣店与拍拍贷的招股说明书中的主要数据页面)

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以紧挨着的身位冲击美国上市的时间点,其实也是中国监管部门铁腕整治行业生态2周年的时间点,同样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诞生10周年的时间点。

趣店和拍拍贷的上市,实际上会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2.0时代的一个标志。

在这个转折点上,遮遮掩掩,“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已经有点不光彩的味道了,各大互金公司都在抢用另一个词标榜自己——科技金融公司,即“Fintech”公司。这本身也是这个行业由1.0向2.0过渡的一个信号。

科技金融行业,是中国互联网超越美国互联网,成为世界创新引擎的的一个标志。从这波风口开始,到随后的共享经济,再到新零售,中国互联网把美国甩的越来越远。

这是好的一面。不太好的一面则是,这些头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科技创新成就,并未超过人们预期,导致媒体审视它们的眼光因此也越来越苛刻。而随着一些引起大众关注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案件的出现,质疑这些明星金融科技公司,渐渐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果真应该如此吗?

壹·为什么是这两家IPO?

截至2016年10月份,趣店在诞生后两年半的时间里,拿到6轮融资,平均 4个月融一轮。这种进化速度不止在互联网金融圈,即便在整个互联网圈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比于创业10年才上市的P2P 公司拍拍贷,主营业务为现金贷与商品分期业务的趣店,实际上也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典型的代表。

趣分期成立于2014年3月,这个时间点进入互联网金融风口是比较晚的,即使与竞争对手分期乐相比,也要迟了半年以上。

趣分期的创始团队是BD基因+电商基因,天生有快速占领市场的基因。此时,创始人罗敏及其团队的经验与资源优势开始在2014年的开学季爆发,用1个月的时间疾速把业务铺到了300个城市。而支撑这种疾速扩张的,是罗敏在融资战线上同样疾速推进——2014年的7、8、12三个月,罗敏拿到了A、B、C共3轮融资。

实际上,在互联网领域,很少有创业公司选择在A轮就开始市场扩张的,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风口却要求创业者必须这么做。“一口气接不上就死了”,罗敏后来用这句话回忆这段刚创业就开始“刺刀见红”的市场搏杀,再适合不过。

“快字诀”是趣分期后来居上超越竞争对手的方法论,但也止于2016年年中。

在关于校园贷的监管政策,于2016年4月份开始陆续明朗化之后,趣分期在7月份就更名为“趣店”,并在随后宣布退出校园金融业务。之前的地推团队该转型的转型,解散的解散。随后接入支付宝的大数据与信用系统,开始企稳。

趣分期的这种由快转稳,同时也体现在随后的一年之中,其并未进行新业务线的扩张。而以拍拍贷为代表的P2P企业,在今年却深度切入了商品分期领域。

对监管政策如此敏感,快速切换角色,是趣分期得以在监管越来越严格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杀出重围并安全着陆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趣店后来居上的秘诀是“先快后稳”,拍拍贷则更像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慢公司,它杀出重围的秘诀更准确地说是“先稳后快”。

2006年拍拍贷筹划成立的时候,当时全球知名的P2P平台Prosper和Lending Club都尚未面世,并没有什么可供参考的样本。是名副其实的国内首家P2P 平台。实际上,截至2011年岁末,拍拍贷创业4年时,国内注册的P2P平台也仅有10家。

2012年9月,5岁的拍拍贷才获得A轮风险投资。在P2P创业从逐渐升温到陷入疯狂的2012-2015四年中,我们也并没有发现拍拍贷的疯狂市场扩张行为。相反,拍拍贷与中央和上海两级的金融监管机构走的越来越近,身份越来越“走偏”。

拍拍贷在这4年里,党支部成立了,各种尊贵联盟的理事加冕了,各级监管部门来调研了,到了2015年,风控系统魔镜也早早上线了。

这样换来的结果就是:虽然不像陆金所那样含着金汤匙出生,然而,在谈P2P色变的2016年,拍拍贷已经俨然成为了上海互联网金融的头号示范标兵,荣誉头衔等身,负面新闻比陆金所还要少。

其实,看似一直很慢的拍拍贷,市场疾速扩张开始于2015年的秋天。

2015年8月,拍拍贷上线拍活宝理财产品,切入互联网理财领域。紧接着,10月份,拍拍贷开始了“投资人开放日活动”,也就是地推。

在2016年的春天里,拍拍贷已经把北上广杭全部地推了一遍。这种扩张立竿见影,拍拍贷的成交额在4月份还是100亿,9月份已经是200亿了。而到了2016年10月,拍拍贷注册用户突破已经突破3000万。

就在拍拍贷突然提速扩张的时候,P2P行业却遭遇到了严厉监管,哀鸿遍野。2016年8月,银监会等四部门正式对外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P2P监管细则,并且重申了P2P平台为信息中介的作用。这被称为是“史上最严监管条例”。在监管利剑之下,以P2P名宿红岭创投为代表的P2P们,清理的清理,转型的转型。

在趣店与拍拍贷上市的前夜,通过回顾梳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2015年拿到蚂蚁金服的D轮融资之后,趣店已经成为了现金贷领域创业公司头牌;拍拍贷则在P2P创业10年之后终于修成正果,为这个已经很多人锒铛入狱、已经被污名化的领域保留了颜面。

趣店是“快后补稳”,拍拍贷是“稳后补快”,两者殊途同归,东成西就。

贰·科技金融的政治正确与市场正确

不出意外,趣店会在10月末或11月初在纽交所上市。此时距“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上市,已经过去了近两年时间。

在这两年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或称科技金融行业,掀起了监管与淘汰的惊涛骇浪。

在这两年的行业动荡与洗牌过程中,2015年末的e租宝东窗事发,2016年末的侨兴违约债行业哗然,2017年红岭创投清理业务,以及贯穿始终的4年间P2P兴衰与转型,可以看成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地标性质的行业负面大事件。在每一个重大负面事件的前后,往往伴随着监管部门重拳监管政策的出台,进而行业拐点浮现。

P2P,现金贷,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卖保险,商品分期……似乎当红主流的金融科技公司,业务上并看不出多少科技新意。而以事故多发的P2P平台为代表的互金公司,已经有了被污名化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之下,质疑科技金融公司,特别是质疑它们之中成长最迅速的成为了政治正确。这就是创业不到4年的趣店披露招股说明书之后,遭遇媒体质疑的背景。

然而,这是政治正确的角度,却不是市场正确的角度。

虽然互联网行业早已经告别了理想主义年代,甚至进入了所谓“整蛊”年代。但和其他行业比,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仍然是没有所谓原罪的。创业者们需要拥有的,更多的是对于监管边界的探寻的勇气。

实际上,在每一个法律和监管处于起步阶段的传统行业边界地带,都是互联网创业者掘金的价值洼地。而在这个过程中,唯快不破是最重要的市场法则,在发展与监管中探索边界,已经成为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主流趋势。

以趣店和拍拍贷为例,也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媒体对趣店的质疑有三个角度:校园贷的“原罪”,政策风险,以及与蚂蚁金服的依赖关系。

首先,因背负太多校园贷欠款而坠楼身亡的大学生,是利用多人身份同时注册多家平台,才背负了巨额欠款。而且,目前已经运用于很多科技金融平台的刷脸验证技术,是可以规避这一风险的。所以,问题核心还是在于科技含量不够。

其实,正如“互联网金融”改头换面“金融科技(Fintech)”一样是换汤不换药,政治正确的姿态并不能代替市场正确的方法论。

互联网金融公司大体可分两类:依靠互联网技术,从外部切入金融类业务的创业者;由金融行业衍生或孵化的公司,背后有天然的资本与风控优势。

前者必须在竞争对手和监管政策尾随下快速抢占市场,后者依靠先天资本还可以慢慢发展,中国P2P的鼻祖拍拍贷在2016年之前以慢公司的形态出现,是因为已经成为了准金融行业衍生公司,这一点从它的一大堆官方头衔就可以看到。

然而,即使是陆金所这样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纯种金融行业衍生公司,只要想在市场上胜出,也难以独善其身。今年7月份就发生了一幕“陆金所惊魂”:市场传言,陆金所被上海监管部门点名整治,并提醒用户退出陆金所平台投资,引起了波段性的挤兑。

令行业哗然的侨兴私募债违约Case比陆金所更能说明问题。

侨兴私募债违约项目一波三折,由于浙商财险、广发银行、蚂蚁金服的招财宝、刚刚登陆港交所的众安保险,等多方卷入。这充分说明,中国的金融科技已经走在美国前面,边界探索的路上谁都有可能踩线。

趣店很快,但趣店做的不是P2P,并且转型也快;拍拍贷做的是P2P,但却慢悠悠不着急,先把“中国P2P创始者”身份稳住了,再开始市场扩张。

拍拍贷的交易额从0到100亿用了9年,从100亿到200亿却只用了5个月,你不能说拍拍贷在前9年不思进取;同理,趣店自2016年秋季以来没有选择扩张业务线,你不能说是因为趣店前2年扩张太快了。

P2P跑得太快是找死,校园贷跑得慢也是找死。所不同的是,跑得太快的前者是监管让你死,跑得太慢的后者是市场让你死。

即使不踩线,但如果 “金融科技”的故事讲得不好,就会像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互金公司信而富那样:挂牌前夜大幅下调发行价,把公司以低于融资估值的价格出售,CFO沈筠卿在华尔街的餐馆大哭一场。

目前来看,趣店对大股东蚂蚁金服的依赖性的确很强。但是,“被蚂蚁金服抛弃是最大风险”这种说法,就好比说“失去干爹腾讯的支持是搜狗最大的风险”一样。

实际上,蚂蚁金服目前的局面很像是2009年的腾讯,它让行业又爱又恨。爱的是芝麻信用体系是目前国内最有效的公民征信系统,但还相对封闭。实际情况是,所有金融科技平台对芝麻信用的需求都很强,蚂蚁金服很有必要像微信那样作出适当的开放。

所以,趣店用蚂蚁金服的信用数据来做辅助风险评估,实际上是一种金融外包服务,这正是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正在出现的一种行业趋势,即产业链细分趋势。

所以,即使蚂蚁金服收费也很正常。要知道,微信“第三方服务”的一个方框位置价格是2亿/年,而且只有“核心干儿子”才享用的到,这也是为何腾讯系(员工)创业公司分期乐没有享用到微信巨大流量红利的原因。

趣店与拍拍贷冲击纽交所上市,正值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诞生10周年。

2016年初,美国P2P鼻祖Prosper宣布裁员28%,紧接着,Lending Club的违规操作让信贷公司在信誉问题上遭受重创。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或者称金融科技行业的创新,已经从模仿引进已转向自主创新。其产业链复杂程度远超美国同行,已经没有可借鉴的对象。

总之,无论是趣店还是拍拍贷,都是用最符合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率先跑进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2.0的赛道。但很显然,Fintech们离人们希望的“金融科技”还差很远,上市之后还需要补科技的课。这也是监管越来越严格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内在要求。

这就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当下基本面。

在资本市场上先行一步的宜人贷,似乎已经走在了前面。

靠P2P概念最先登陆纽交所的宜人贷,为了给资本市场交出更好的成绩,试图向金融科技方向转型,推出了与芝麻信用很类似的“宜人分”风险评估系统。并在2017年第二季财报中释放了明确的信息。

其CEO方以涵称:“我们研发了宜人分,可以进行更合理的风险定价,提升额度精准匹配,宜人分聚合了宜人贷过往经过充分金融周期验证的多套信用模型,通过统一的评分制度对不同渠道、不同产品的风险表现作出标准化的判断。”

而缩小“互联网金融”与“科技金融”的差距,应该是互联网金融2.0的内涵。而趣店们的进阶之路,也应被视为是中国整个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的进阶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