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趣店不妨反思大数据征信的有效性

科技说 / 2018年04月08日 13:44

互联网+

自10月18日趣店成功在美国上市之后,舆论间对其“扒皮”就从未停止过,从校园贷的原罪到高利贷野蛮征收,再到高利润率的质疑,让这家公司几乎赤裸裸呈现在公众面前。

对这家在舆论上已经基本实现“公开化”的公司本无太多新料可以挖掘,但创始人兼CEO罗敏接受自媒体人程苓峰(公众号:卢泓言)采访时,放出“借债不还”的慈善论,又给媒体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罗敏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做慈善,认为其以大数据有效降低坏账率,维持在0.5%的行业低水平。在访谈中,例举了一些大数据征信的具体手段,如根据用户地址和读取通信录信息来判断。

这真的有效吗?

重新思考大数据征信在金融市场有效性

在此之前,社会的征信工作主要由中国人民征信中心负责,传统金融的一切行为均可由央行征信中心记录在案,但事实上,互联网尤其是主打小额借贷的现金贷业务,相当部分用户此前从未与传统金融秩序发生关系,如何给信用白板用户发生第一笔交易是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借贷公司纷纷打起大数据的注意,主推大数据征信。

此前《财新周刊》曾经用大量篇幅对国内大数据黑产进行深度报道,核心信息为:大数据公司通过台面上抑或台面下的手段,来获得各种数据,进而刻画用户的征信图谱,实现大数据征信的目的。

这其中有些手段属于骇人听闻型的,如开发功能型热门App(如手电筒),其目的是通过App获得用户数据,并进行买卖。

我们暂不讨论大数据黑产在道德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即便完全合情合理,此大数据果真能取代央行的金融模式吗?

在我们看来,大数据征信虽然可通过用户的多维度的数据来较为精准的刻画用户行为脸谱,但其依然具有明显的逻辑漏洞。

此类大数据往往是碎片和公开的数据,如用户在社交平台的发言,LBS的定位,购物收货地址等等,这些单一数据乍看确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罗敏在访谈时也披露用户地址是趣店界定用户是否是学生的重要指标。

这肯定有极高的误杀比例。

我们所质疑的是,用户在互联网中公开或者隐藏的数据是否能如实反映用户的还款能力,如在社交平台中的炫富,这可能只是虚荣心在作祟,出入高端场所或许只是工作关系,等等。

互联网虽然可获得足够的数据,但用户已经越发习惯在网联中伪装自己的真实面目,数据公司费劲心思获得的数据可能只是用户发布前已经过滤处理的内容,这怎能反映出用户的还款能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只要获得足够的数据维度,便可以接近真实地认清用户,这在理论上是可以,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两大问题:1.不同数据来源方用户的ID可能都不同,数据无法溯源到个体;2.部分数据根本就无ID,如罗敏自己也披露,通过读取用户通讯录来获得用户关系网数据,但若关系网备注若不规范这个理想便难以实现。

此外,趣店方面还认为自身可以通过接入芝麻信用来提高风控,在我们看来,蚂蚁金服的芝麻分有阿里十余年的电商、社交和金融数据的沉淀,也有阿里系产品统一ID的用户追溯机制,已经具备一定的公信力。

但在趣店最近的“扒皮”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问题:1.部分年轻以及乡村用户,此前或许并无与阿里系发生关系,是芝麻分的白板用户;2.趣店不想丢掉生意,就不能完全依靠芝麻分,自身征信体系又存在前文的种种问题;3.风控在高增长面前,究竟能不能保持独立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大数据征信的问题了。

芝麻信用和央行征信都要再开放一些

央行征信一直是傲慢的,其数据来源更多依赖传统金融行为,并不太顾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企业接入个人征信系统接口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如需要改造既有系统,规范报数,投入10-50万不等的成本。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多是在传统金融方面碰壁的年轻人,也是央行征信的白板用户,而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沉淀的数据也不会上传至央行征信,最多在行业中流传,这也降低了用户逃单、跑路的违法门槛。

央行征信虽然为国内最权威的征信机构,但我们却并未看到与互联网金融的深度合作,芝麻信用为代表的互联网征信反而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首选。

我们再看美国的征信体系,基本以商业征信公司为主体,其信息来源广泛,除来自银行和相关的金融机构外,还来自信贷协会和其他各类协会、财务公司或租赁公司、信用卡发行公司和商业零售机构等,可比较精准描述个体的诚信度。

换言之,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征信模式更近似央行和芝麻分的综合体,基本记录用户的一切行为,从社保缴纳到公交车买票均记录在案。

相较之下,我国的征信体系仍处于割裂和碎片阶段,央行倾向金融行为数据,而芝麻信用为代表的第三方征信又擅长日常数据收集,双方各有利弊,但就是不打通。

趣店的问题,我们表面看是商业原罪问题,深层次看,亦是现有的征信体系给了趣店投机的空间,且现有的征信漏洞也给了趣店口实,如以用户地址来界定是否是学生用户,门槛之低,基本不可能有效规避校园借贷。

央行和芝麻信用不妨都抱以开放心态。

2015年1月5日,央行官网宣布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名单上的机构股东背景多元,既有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亦有大型金控中国平安,也有中诚信征信等老牌征信公司。

互联网公司,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成为征信业的新宠,行业的趋势也基本清晰,未来征信一定是跨行业的协同作战,单靠某一行业已经基本无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