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擦亮眼睛!第一批“电子商务黑名单”企业公布

电脑报 / 2018年03月27日 16:32

互联网+

截至目前,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有关部门共享的黑名单信息中,共梳理出电子商务黑名单企业6440家,其中首批500家已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布。

问题不少的电商平台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买买买已成为吃瓜群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行为。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消费者也面临着甄别商品信息真假的问题。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往往会查看网店的信誉、售后评价等,其中信誉越高的商家,往往越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部分网购消费侵权问题仍然存在,屡禁不止,特别“双11”期间,在销售规模大幅度攀升的压力下,这部分问题和矛盾进一步扩大激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构成威胁。通常表现为在价格方面,售后服务方面和产品质量方面。

如部分商家采用“先抬价后打折”的方式,营造打折声势,甚至有的商家长期在“特卖”或“打折”的老款标注上“强烈推荐”和“热销”,给消费者带来了错误的认识。各种暗含“水分”的打折促销,在伤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引发消费者对电商的信任危机。

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双11”电子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媒体通气会,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介绍了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有关情况,截至目前,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有关部门共享的黑名单信息中(文末附名单),共梳理出电子商务黑名单企业6440家,其中首批500家已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布。

会上,由中国改革报社牵头制的2017年度《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双十一”预警报告》(以下简称《预警报告》)也正式发布,报告总结了我国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新进展,归纳出消费者和商家需要防范的信用风险,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同时还发布了10个诚信典型案例和10个失信典型案例。

距离双十一大促已经越来越近了,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正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双11”活动期间各主要电商平台的相关承诺兑现情况进行数据跟踪与测评分析,委托信用服务机构在产品质量、产品销售与服务、产品价格、物流服务等各环节开展信用监测,完善电子商务领域信用记录。据悉,今年“双十一”过后,中国改革报社还将会同有关方面编制发布《2017“双十一”网购综合信用评估报告》。

当然,对于大众而言,赶紧查阅下首批企业名单吧!双十一一定要避开这些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