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1对1:在线教育独角兽心经

阑夕 / 2018年02月15日 09:09

互联网+

文 | 阑夕

「始于学校,成于品牌,终于平台」,掌门1对1的创始人张翼这样总结自己从事教育培训行业8年来的经验。

从2009年创办掌门教育,到2014年停下线下业务完全转型线上1对1K12学科辅导,再到如今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又一只独角兽,掌门1对1的发展也是沿袭着张翼总结的这条轨迹。

教育领域并不容易出现独角兽,这并不是因为这个市场不够大,在中国,K12阶段在校生人数多达1.42亿,在众多中国家庭的心目中教育依旧是孩子打破阶层束缚的重要手段,尽管在大多数理财专家的专业意见中,一个家庭对于教育的支出比例最好控制在15%左右,但有数据显示,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到了全年家庭收入的30%以上。而在美国,18岁以下孩子的教育支出只会占到家庭收入的10%左右。

这种比例上的差异,并非中国中小学的学费昂贵,相反义务教育早已布局多年,而是因为家庭对于课外教育的热衷。业界普遍认为,K12阶段的学科培训市场规模高达4000-5000亿人民币。

但课外教育培训这个领域中,「独角兽」却并不常见,即便是如今市值双双超过140亿美元的新东方和好未来,上市之初的市值也不过30亿和10亿美元,好未来2010年上市时更是将将跨过「独角兽」的门槛——估值10亿美元。

在传统的K12线下培训领域中,受制于时空的限制,培训公司往往会陷入区域化的特点之中,即便是好未来和新东方,也是依靠着14年和24年的时间,才逐渐取得如今的市场渗透率,尽管这两家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也不过是个位数。

在线下建学校是一个重资产运营的事情,培训学校能够辐射的范围少则几公里,口碑足够好的或许能够覆盖半座中等城市。但前者建学校需要足够高的投入,后者形成口碑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以至于提及教育,创业者们往往都会称之为「慢生意」。

但在2014年,张翼敏锐意识到了一点,互联网正在改变这个行业,这种改变更像是赋能,而非彻底的颠覆和重构。于是,掌门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拐点,与互联网接合,从线下完全走向了线上。

* 掌门1对1创始人兼CEO张翼

早在2011、2012年,其实就有很多互联网背景的创业者携移动互联网大势杀入教育行业,背单词、拍照搜题等工具被他们视作切入这个传统行业的匕首,希望将互联网时代的二级或三级火箭模式移植到教育领域,最终形成平台,但事实却并没能让大多数人如愿。

在教育这个半服务性质的行业中,教育的本质很难被改变,正如张翼总结的那样,「教育是传统行业,始于学校」,而通过在线化的方式,则可以改变原本由于时空原因产生的那些限制。

一方面,教育资源地域分配的不均衡性被打破,在传统模式下,作为K12学科培训第一名的学而思也不过只能覆盖20个城市,但以在线1对1形式的掌门1对1却在不到4年的时间覆盖了超过600个城市。

另一方面,像掌门1对1这样的在线形式,抹除空间带来的限制,同时也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对于原本课程安排就已经十分紧密的学生们而言,在线化的方式让其不必再花费路上来回的时间,也可以以更碎片化的时间接受老师的辅导。

但尽管如此,对于家长们而言,做出一个关于教育培训的消费决策依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在线上还是线下的这个问题上。

因为教育培训最大的问题便在于结果的不可测性,在整个教学周期中,课外辅导培训只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一小部分,有太多的因素对其最终产生的效果带来干扰。

但由于高考、中考这样独木桥性质的选拔考试机制的存在,作为最终消费决策方的家长面临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于是在教育行业,品牌、口碑成为了最终影响家长决策最重要的因素。

这便是教育行业成于品牌的头部效应。逐渐积累的口碑会带来更高的续费率,以及更多的自然增长用户。

所以当像掌门1对1这样的在线教育品牌刚刚兴起时,其增长速度其实并不如大多数的互联网产品那样高速,但当其逐步依靠良好的口碑成为这个领域的翘楚之后,品牌便开始形成,拐点也便到来。

如今掌门1对1已经成为K12在线教育1对1辅导领域,第一家月营收过亿的公司,截至目前,根据掌门1对1方面的数据,其注册学员总数已经超过200万,师资人数达到2万人。

仅在双11的前后3天中,掌门1对1的营业额便突破了3000万人民币,互联网解决时空问题带来的放大器效应便开始显现出来,平台化也成为可能。

* 黄磊为掌门1对1代言

「做一个产品,可以迅速标准化,可以从一个人推广到集体,那么这就存在一个平台的可能」,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曾这样理解教育中的平台型机会。

而在张翼看来,教育领域商业模式终局便应该是平台,是标准化。这也是掌门1对1模式的特点,一端是学生,一端是名校背景的辅导老师,掌门则作为平台,提供虚拟的「教室」,以及高品质的教研材料,为双方赋值。

为了能够让老师在教学效果上保持标准化,掌门1对1组建了自己的教研团队,调研了600多个城市的中高考题型,基于超过200万注册学员的上课数据,编写了2万多套教研材料,让教学的流程变得标准化的同时,也让对学校的教习内容更加个性化。

这种细颗粒度的个性化得益于在线化带来的学生画像的清晰,数据积累产生的价值也在发挥作用,教育不再仅仅是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测验和情感感知,而是可以让学生在雪地中留下脚印,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可以被量化。

与此同时,在学生另一端的辅导老师,能够基于数据做出更针对性的辅导,因材施教也就变得成为可能。

现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普鲁士,有固定的场所,按照不同年龄划分学习的等级,标准的课程体系,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这种充满普鲁士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被很多人称为「工厂式教育」。

童话作家郑渊洁或许是最为抵制这种「工厂模式」教育的家长之一,在他看来,「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而在掌门1对1、VIPKid这样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努力下,2000多年前孔子所畅想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正在成为现实。

正如《经济学人》杂志曾评价道的那样,「对技术进步的抵制,是教育的耻辱,固步自封的陈旧观念,不应该属于教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