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慧 校对/陈莉
好事出门难,坏事传千里。
这或许是滞留境外暂未归国的贾跃亭众多心声之一。
在乐视资金风波未暴露之前,为了让好事传千里,乐视一度一周开多场发布会,但上媒体头条也颇有难度,而在乐视资金风波出现后,乐视及贾跃亭可能没怎么花钱,就天天被上头条。
只不过,现在霸榜各大媒体头条的贾跃亭,不再是以“蒙眼狂奔”的创业者形象,而是陷入各种债务纠纷的“失信被执行人”。
近日,又有两条与贾跃亭及其乐视系公司相关的新闻被传的沸沸扬扬。
其一,据证券日报消息,贾跃亭在美控股的法拉第未来(FF),疑似完成了10亿美元的A轮融资。其二,北京证监局25日发布通告,责令贾跃亭于2017年12月31日前回国,切实履行公司实际控制人应尽义务,配合解决公司问题,稳妥处理公司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如果FF真的已经完成A轮融资,那么, 贾跃亭就没有继续滞留境外的理由,应该尽早考虑妥善处理国内一系列债务纠纷问题。
蒙眼狂奔的贾跃亭:曝出的资金链危机令人咂舌
即将过去的2017年,对蒙眼狂奔贾跃亭来说,可谓一路跌宕起伏。
从年初贾跃亭控制的乐视系超160亿元融资,一度让外界以为乐视系紧张的资金链将得到缓解,不料想,后续的变故、剧情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很多人不禁在问:乐视系公司的资产到底有多少?乐视系公司到底负债了多少?贾跃亭等高管股市高位套现的资金到底去哪儿了?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让贾跃亭多年构建的乐视帝国呈现崩塌迹象,一度出货量高达2000万台手机的乐视超级手机几近彻底退出市场。
而乐视重要创新成果之一,已累计销售近1000万台的乐视超级电视,也因盘根错节的乐视系公司间关联交易、资金拆借及乐视系资金危机问题,受到牵连,销售体系、供应链合作等等出现一些困境,使得其市场表现大幅受挫。
可以说,经由此役,贾跃亭曾经的乐视帝国遭遇重创。
依赖输血的尴尬:缺“现金牛”的乐视抗风险能力弱
从业务经营来看,由于一些纠纷未及时解决,受银行风控策略影响,乐视系公司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非常大,源头缺水或断水现状,使得很多业务难以正常运转。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应该还是出在它们自己身上,过度依赖贷款或借款,没有形成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和正向现金流,使得它们经受市场打击的能力有限。
此外,欠款风波不能及时平息,欠款事件不能及时妥善解决,也是问题不断的加剧原因之一。
如今,媒体报道称,贾跃亭已经在美国推动完成了FF的10亿美元融资,暂时解决了其资金紧张问题,那么,很多人自然关心,其在国内出现逾期还款问题,会不会是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事关贾跃亭的个人声誉,也与众多家庭密切相关,毕竟每一个未了结付款结算的厂商背后,都牵连着为数不少的员工和家庭。
年关将至,辛苦打拼了一年的各类人群,都希望能过个好年。
创新能力的认可:不能抵销相应的债务负担或失信
贾跃亭以及乐视曾经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市场和社会公众是认可的。不论是其在正版视频方面网络普及方面的贡献,以及正版视频盈利模式方面的探索。
尤其是,它们以正版视频为基础,向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的跨界布局,从目前来看,已经成为行业共同的选择,不论是暴风,还是PPTV,都在效仿它们的做法。
但是,既要鼓励创新包容失败,也要有责任担当。
现在之所以很多矛头都指向贾跃亭,除去大部分乐视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他外,更重要的是,乐视系公司的很多融资借款,贾跃亭当时在协议中承诺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可以看到,近期接连爆出的贾跃亭因还款不及时造成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事发原因或领域也是集中在股权质押借款等方面。
现在对贾跃亭来说,一是要确保他最后押宝的FF汽车能顺利投产并如期交付,二是要就国内债务欠款问题拿出更具切实可执行的解决方案,重塑社会信任和个人形象。
否则,贾跃亭身上背负的各种社会质疑、怀疑或恶意猜测,恐怕都难以消解。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互联网、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