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荣耀到滴滴 再来谈谈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化

丁道师 / 2017年12月22日 21:39

互联网+

2017年12月21的科技行业朋友圈,主要被两家企业刷屏,分别是滴滴和荣耀。

先是滴出行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公司已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将支持科技投资、国际化和新能源汽车生态建设。按此计算,滴滴历次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创造行业纪录。

随后12月21日下午,荣耀在深圳福田体育公园举办了名为“荣耀星球,因爱而变”的周年庆活动,发布了备受期待的荣耀9青春版。当然相比新品的发布,发布会真正刷屏业界的原因是:荣耀掌门赵明宣布荣耀全球化的宏伟目标,三年内成为全球TOP5智能手机品牌,2020年时海外市场贡献超50%!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期,阿里云宣布其位于印度的第一家数据中心将于明年1 月启用。位于印度的数据中心落成后,阿里云在全球部署云业务的国家和地区的数目将达到 33 个,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中东、欧洲和美国等。

我们纵观近期热门的这几条新闻,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全球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速和一带一路等战略的落地,中国企业以全所未有的深度、广度、速度来拥抱海外市场,融入全球发展。目前我们已知的几乎所有一线的消费品牌和科技企业,都纷纷把全球化提上了日程,甚至很多企业已经耕耘数年,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来升级全球化战略。

2017年12月21日下午,我和《环球时报·英文版》的记者,就当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全球化)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我把近期的几点想法发出来,也供大家参考。

  东南亚不等于全球化

我翻看了几十家科技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宣传稿子,发现很多科技企业所谓全球化其实就是东南亚化。比如某某浏览器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区拥有上亿用户,市场占有率第一;印度手机三季度报告:某米即将夺下第一;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市场,中国移动游戏广受欢迎等等不一而论。

什么时候我们的主流科技创新产品和服务,能被欧美主流市场所认可,才是真正的全球化。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全球化做的非常广,也覆盖到了欧美等主流市场,但无法代表中国顶级的科技实力,比如义乌某做吸管的企业,畅销全球80个国家。

  利益共享 尊重地方

在荣耀当天的活动上,荣耀总裁赵明宣布将用三年时间成为全球前五的手机品牌,目前,三星、华为、苹果、OPPO以及小米分列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荣耀的目标显然和中国前三强的其他两家一样,全球化征程加速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化”不是“殖民化”,不要妄图用我们优势的资本和运营能力攻城略地,更不要抱着“海外人力和土地更便宜”的思路开展业务。很多国家眼里,我们的优势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问题,而是提振他们工业生产和制造、管理体系,这个才是第三世界国家欠缺的。赵明说过一句话“广交朋友”,希望这种理念也能贯彻到海外进程中,不管进入哪个国家,要相互尊重,更要利益共享。

 自己做不好 就收购吧

客观的说,在中国主流科技企业里,除了华为,哪怕强如BAT,他们的国际化成绩,也难言及格。大部分企业的海外布局,都没有取得显著成绩,或者没有在主流国家和地区被主流消费群体认可(这点从各家发布的财报里,中国市场占比就能看出来)。当下,欧美国家使用的主流互联网应用和产品,服务提供商基本都是美国企业。

我们的巨头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通过资本力量,收购好的标的。腾讯公司自研的游戏在欧美主流市场表现乏善可陈,那么它就收购游戏公司Supercell的股份,占股约84.3%,约为86亿美元。Supercell旗下拥有《部落冲突》、《皇室战争》、《海岛奇兵》和《卡通农场》这四款超级现象级产品;更早的联想,早在2005年就收购了IBM的PC业务,为成为全球PC老大打了基础;而今年风头最盛的滴滴,从 2015 年开始,先后入股了美国本土打车软件 Lyft、东南亚的Grab、入股巴西打车软件99、印度的Ola。同样,包括阿里巴巴乃至垂直领域的沪江等企业,近年来通过收购战略,全球化加速推进。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