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允许你搭讪的私人影院,可能是我见过最高效的社交App

PingWest品玩 / 2017年12月04日 14:38

互联网+

在庐山,专门有一个电影院每天不间断地放映一部电影——《庐山恋》。

截止 2016 年上半年,电影院已经放映了《庐山恋》1 万多场,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有「吻戏」的电影,《庐山恋》对于 70 后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有不少人去庐山时会花上一两个小时呆在电影院,和恋人一起在影院感受 30 年前的人文风貌。

在 30 年后的今天,每个北漂中危空巢青年的电脑在晚上都会化作一个专属的电影院,循环播放一些对于自己来说有独特记忆的电影。

在白天劳累(摸鱼)和下班高峰的双重挤压之下,无心进行任何需要体力或者脑力的娱乐活动,放上一部早已看过无数次的电影便是最好的选择,亦有不少主播会在自己的直播频道播放电影,让广大水友一起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

我的好友 W 君是一个在北京有九套房的土著,W 君是一个有着焦虑气质的可爱男孩,喜欢无限循环《星际牛仔:天国之扉》的他偶尔也会想要找人一起看这部有些年代却颇具风味的日本动画,斗鱼上的主播决计是不会播这部动画的,B 站的弹幕排除内容幼稚的问题,也缺乏了实时陪伴的感觉。

W 君选择在一款名为「微光」的 App 上解决自己的身心需求。

微光这个 App 非常简单易懂,它的主页有很多的放映室可供选择,这些放映室会 24 小时不间断的播放同一部电影或者同一个系列的视频。

这些视频的播放进度并不会因为某个用户的进入而发生改变,而是像直播一样全网进度相同,无论用户进入的次序先后,所有人在同一个放映室看到的都是同一时刻的音画。

微光的主界面

电影不是主角,此时此刻看同一个电影的人才是这款 App 的精髓。

微光提供了在同一个放映室的两个人聊天的功能,这就好像一个永远在循环播放挚爱作品的私人电影院,同时会有一个和你一样喜欢这部作品的人与你不期而遇。

只要手机画面不切出去,两个用户就会被一直匹配在一起,这意味着对面的那个 TA 一定在线,而手机一定是开着微光的。

互相比心之后可以一起相约看更多视频

W 君从事的是编辑工作,他往往需要等作者交稿之后才能进行修改,工作时段往往会被挪到夜里 10 点后,在公司无事可做的他会习惯性的打开微光,进入《星际牛仔:天国之扉》的放映室。这部动画他已经看了要有几十遍,其间的分镜与台词,闭上眼睛就会如潮水般涌现出来,最适合用来在上班的闲暇片刻消磨时间。

下午 4 时这个时间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休息时间,但是对于 W 君来说,这是他每天最享受的摸鱼时刻,没有拖稿的作者,没有阅读量不合格的微信头条,可以看自己最喜欢的动画,最关键的是,还可以有一个和你一样喜欢这部作品并且在这个别人最忙碌的时刻能和你一起摸鱼的聊天对象,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舒畅吗?

如果聊天对象对作品比较熟悉,两个人只需只言片语便可以交流对作品的看法,对内容熟稔所以不需要担心打字聊天会错过什么,多聊几句,话题就会从作品跳脱出去,即使一时没有话题,也无需担心,只需要安心看视频即可。

微光的一个放映厅可以循环播放多个视频

微光并不像其他社交平台那样需要你填写一大堆资料,上传不少照片,也不像有的 App 那样要求你回答一堆问题来匹配三观。同样的,微光也不允许你选择只看男孩或者只看女孩,像批阅奏折一样去查看身边的人。

微光给你的是一个私密放映室,你只需要在放映室里面等着会和你匹配的人即可。微光可能也是唯一一个匹配了之后无需问对方「你好,在吗?」的社交 App——谁会没事闲的一直开着手机播放视频呢,对方一定是来「陪你一起看」的。

微光的创始人知名产品经理 @伊卡洛斯之翼 透露,下一个版本的微光将把常见的打招呼用语设置为屏蔽词。如果你在聊天时输入了「在吗?」就会自动替换成一个段子。

比起传统社交软件被过度美化的资料与无处不在的骚扰、尬聊和无趣交流,微光内的社交是非常自然而舒适的,克制但是有效。

在视频充当背景的情况下,不需要为了礼貌强颜欢笑,给自己凭空增加一层虚无的压力。在看着熟悉的作品时,对方的只言片语往往就能让你明白 TA 是不是对的人,而所有的强行搭讪技巧在此刻都化为虚无,有的只是心意相通。

很凑巧的遇到了先前匹配到的小伙伴,这也许就是缘分

W 君把这个 App 推荐给了我,我最喜欢打开《南极料理人》,看着堺雅人捏饭团,把梅子、三文鱼和鱼籽塞入其中。这是对白天辛劳工作的最好慰藉,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平等的治愈。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家伙在这个时刻,和你一起看堺雅人捏饭团,和你一起摸鱼,就在那,触手可及,这就是微光最大的魅力。

最后,如果你对有很多套房的 W 君感兴趣,请在每个工作日下午 4 点锁定微光的《星际牛仔》放映室,他的头像是一只橘白相间的胖猫。

《守望先锋》会被拍成电影吗? 暴雪高管:我们愿意

125位艺术家耗时6年,手绘65000幅油画才组成的这部电影,听说要来中国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导演开始放弃「3D」?

《缝纫机乐队》:你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吗?那就拍个电影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