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又迎新玩家:美团、宝马落户成都

第一观点 / 2017年11月27日 19:36

互联网+

共享经济受到了众多资本热捧,包括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都是市场宠儿。资本热捧也催生了更多共享经济形态,包括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和共享汽车等。但我们看到,共享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并因各种问题(如退押金难)引来质疑。

以共享汽车为例,由于高昂的成本,以及市场不确定性,有不少企业黯然退场,包括突然停运的友友用车,以及“一夜倒闭”的EZZY,给共享汽车产业“泼了一盆凉水”。但失败者的退场似乎并未影响市场热情:宝马和美团这两大巨头也要入局共享汽车了。

美团、宝马在成都推共享汽车

宝马宣布,将从下个月开始在中国推出首个正式汽车共享项目,使用车型为i3电动汽车。据悉,随着中国各地陆续对私家车采取限购措施,以及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宝马希望在中国继续展开相关业务,并实现快速增长。

本次宝马在成都将率先投入100辆i3进行运营,采用站点取还的方式,需要用户使用完毕后将车归还到指定的还车地点之一。此前,宝马推出的ReachNow汽车共享服务(美国)和DriveNow项目(欧洲)运营良好,这让我们对宝马在国内的项目运营充满期待。

不断扩张的美团同样对出行领域充满兴趣。据报道,美团内部已成立出行事业部,包括了共享汽车、美团地图、无人驾驶和打车等新业务。近日,美团在成都展开“美团租车”业务的试运行,正式进入了共享汽车领域。

目前,“美团租车”仅提供大众朗逸和大众桑塔纳两款燃油车型,媒体估算其运营车辆大概在50到100辆左右,采用“市场+里程”的订单计费方式。现阶段,美团只是抱着试水的心态在推进,“最后会不会大范围去做,暂时也没有定论。”

共享汽车的未来前景?

宝马和美团之所以会选择成都作为共享汽车业务的切入点,与政策支持有很大关联:成都在2017年9月发布的《鼓励和规范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并给出了具体目标:“至2018年底,全市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络,服务网点达到2500个,充电桩达到10000个;至2020年底,全市形成覆盖广泛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络,服务网点达到5000个,充电桩达到20000个。”目前,包括途歌、Go Fun等众多共享汽车企业都已进入成都,这也意味着在这一地区,将有大量企业展开激烈竞争。

虽说共享汽车市场是块大蛋糕,但盯着蛋糕的玩家同样很多,比如滴滴出行,肯定也不会放弃这一市场。从部分共享汽车企业的失败经验来看,运营共享汽车将面临几方面考验:一是高昂的成本,这需要企业不断烧钱,来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二是成单数量、以及停车网点等诸多因素,要求企业找到合适的运营方法,避免只赔不赚的尴尬处境。

对美团、宝马等巨头而言,资金并不是难题,但可能涉及到的技术、如何运营则需要这些巨头进一步探索,才能发现适合国内环境的产业模式,从而让共享汽车真正落地。可以预见的是,共享汽车市场竞争会愈发激烈,巨头入局将推动产业更快速地向前发展。

对普通用户而言,共享汽车无疑相当具有吸引力:汽车不仅是最棒的代步工具,也让你不用担心风吹日晒。但包括灵活性(汽车的充电桩设置)、驾驶问题(违章、不守交规等)等,却可能影响共享汽车的设立初衷,对用户城市生活产生负面作用。我们期待共享汽车爆发之时,不仅满足了用户出行需求,也为我们带来更有序的出行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