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贷上市背后:小而美的科技金融公司如何炼成?

科技考拉 / 2017年11月08日 03:45

互联网+

2017年11月3日,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信贷正式登陆美国,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首日开盘价为15美元,盘中最高价为17美元,相比IPO价格涨幅为70%。当日报收12.66美元,以此计算市值约6亿美元。

事实上,今年国庆前夕,和信贷就向SEC递交了招股书。这也是继宜人贷、信而富之后,国内第三家登陆美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这次突击上市,让外界对和信贷充满了好奇。在目前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一个此前并不高调的P2P公司成功突围上市,是如何做到的?

和信贷的成长史

和信贷由和信集团旗下的和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2013年,创始人安晓博和现任CEO周歆明共同创立了和信贷。

安晓博早年曾供职于华夏银行,有超过13年的金融行业实践及管理经验,具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审批经验及处理大型项目授信以及复杂授信产品的经验。

目前和信贷在全国144座城市建立了资产端分支机构,覆盖103个城市、21个省和4个直辖市。截至目前,累计交易额超过150亿元,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200万;累计服务了两万余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

事实上,和信贷最初的业务模式并不是消费信贷,而是抵押贷款,起点是房屋抵押业务。2016年的P2P监管政策颁布后,和信贷开始进行快速的战略转型,尝试进入消费金融领域。

这次的果断转型、给平台带来了快速的业务增长。2016年,和信贷业务全面升级消费金融,债权模式以小额分散为主,其中小于5万的借款比例达87%,5-10万的占12%,大于10万的仅占1%左右。借款方地域、行业、人群特征非常分散,能够保证借款人还款概率的独立性,大大降低违约概率。目前,消费类借款余额已占和信贷全部业务的80%。

2014年12月,和信贷成为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创始会员。2015年5月加盟中国小额信贷联盟,成为联盟会员单位。2016年10月20日,和信贷完成B轮融资。

严格风控

转型后,和信贷在安全和风控上也走得很快。

2016年3月,和信贷接入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4月,与国内最大的电子数据平台易保全电子数据保全中心成功达成战略合作。5月,获得公安部核准颁发的“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备案”认证,这是作为非银行机构参与测评的最高等级认证。

同年,银行存管的事情也开始着手筹划。2017年1月,和信贷与江西银行合作的资金存管系统正式上线,这一时间点早于全国90%的P2P平台。

银行资金存管上线后,和信贷自身资金与客户资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账管理,投资平台自身的资金变动与客户资金相互独立,投资人资金将与平台完全隔离,为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增设一道保护屏障。

今年8月,和信贷进一步与江西银行、银联支付合作,成为业内首家推出存管帐户余额移动支付服务的公司。用户不仅可以在和信贷平台上进行理财,还可以将账户余额通过扫码支付用于消费。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想走的远,除了应对监管、合法合规以外,做好风控工作是关键。风控体系是否足够有效,成为判断一个公司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准。

据了解,和信贷的风控团队超过300人,其中以银行级高管为核心,包括贷前、贷中和贷后风控系统。每个项目经过7道流程、32道程序严格审核。每上一个项目,都要经过实地考察、资料审核、背景调查、还款能力等多项信息的考核评估,通过层层把关。

此外,和信贷还在尝试通过借助技术手段,不断优化风控效率。2017年至今,通过系统自动审批比例已经超过50%。

6亿市值如何炼成

作为业内一家刚刚上市的企业,投资者自然很关心和信贷的盈利情况。

根据和信贷的招股说明书,2016财年(和信贷将财年的时间节点都设为每年的3月31日),和信贷的营业收入为1189万美元,比2015财年增长156%。2017财年的营收总额是2292万美元。

利润方面,和信贷在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盈利。招股书显示,2016财年的净利润为353.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23万元)。在2017财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857.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704万美元),同比增长157%。

同时,和信贷也在尝试进一步控制运营成本。2017财年和信贷净收入是2015年的5倍左右,但运营费用只是2015年的2.65倍。

业务数据方面,和信贷的借款人大部分在31-45岁,拥有本科学历及以上。在2016和2017两个财年中,借款者总数分别同比增长579.7%和158.4%。

目前主要的借款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20万人民币)、房产抵押贷(最高额度15万人民币)、车抵贷(最高额度15万人民币)、保单贷(最高额度15万人民币)和精英人士贷款(最高额度20万人民币)。

理财端的数据则显示,和信贷的平均年化投资回报率为8%到15%,而且复投率较高。截止2017年6月30日,平台上超过55.6%的投资者投资超过一次。在2016和2017两个财年中,投资者总数分别同比增长81.8%和99.3%。

有投资者把和信贷称为“小宜人贷”。上市突围之后,和信贷的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