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国资打算买腾讯、阿里和微博1%股权,还参与公司决策?

虎嗅APP / 2017年10月13日 05:37

互联网+

阿里、腾讯和微博可能要迎来同一个特殊新股东了。今日,据华尔街日报消息:

中国国资打算入股腾讯、阿里巴巴、微博等几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国资考虑持股腾讯、微博各 1% 股权,以及持有阿里巴巴旗下优酷土豆 1% 股权。尽管持股比例低,但可能会直接参与公司决策。

类似传闻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2016年5月,曾有外媒曝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提议优酷土豆、Synacast旗下的PPLive等网络视频公司向政府出售部分的股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建议视频网站在6月10日前签署不具约束力的国资入股意向文件。在参股之后,政府将持有网络视频公司至少1%的股份,获得若干个董事席位。

不过,这条传闻并没有然后。

国资一直盯着行业头部公司已经不是新闻了,这一次,传闻又指向了阿里、腾讯和新浪微博。

不过值得疑惑的是:三家公司背后的最大股东如何参加决策?同样是头部公司,为什么没有选百度?为什么是新浪微博?为什么是优酷土豆,而不是爱奇艺?

先来看一组最新数据:

市值:阿里和腾讯是市值分别是4500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而百度是800亿美元;

收入:阿里和腾讯分别是240亿美元和220亿美元,百度100亿美元;

利润:阿里和腾讯分别是65亿美元和62亿美元,百度17亿美元。

种种财务数据显示,百度和阿里、腾讯的差距越拉越大。不过,国资只是因为阿里和腾讯创造的漂亮数字吗?

我们先来看看新浪微博的情况。

截止去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跃人数已达到2.97亿,较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34%;截至今年3月31日,微博月活跃用户达3.4亿,超过Twitter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独立社交媒体公司,创造上市以来单季度增幅的新高。

去年9月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32亿,这个数字在今年3月变成了1.54亿

从八卦爆料到新闻、评论,从明星遭遇网络暴力到大V被禁言,微博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最大的舆论场。如今,微博热搜已经成为舆论风向标和新闻媒体的选题库。

那么,新浪微博的背后是谁呢?今年上半年,新浪微博递交给美国SEC的文件显示:

截至2017年3月31日,新浪持有新浪微博的股权为49.8%,拥有74.9%的投票权,依然是新浪微博最大股东和控制方;

阿里巴巴持有新浪微博31%的股权,15.6%的投票权,为新浪微博第二大股东。

新浪微博管理层一共拥有2.3%的股权,和1.2%的投票权。

截至2017年3月31日新浪微博股权结构

截至2016年3月31日新浪微博股权结构

也就是说,除了新浪微博自己,阿里拥有第二大决策权。

再来看看阿里巴巴。

今年2月的一则新闻让不少人激动了一下:由上海市国资委实控的百联股份,宣布与阿里巴巴签署新零售战略合作协议。让不少人以为是国资与头部私企的合作,不过人家明确说了,此次合作不涉及资本层面。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截止2017年6月9日,阿里的股权结构为:

软银持有阿里巴巴股权29.2%,为第一大股东;

雅虎持有15%,为第二大股东;

马云持有阿里股权7%,为阿里的第三大股东。此外,阿里巴巴集团副董事长蔡崇信持股比例2.5%。

阿里的两大股东一个来自日本,一个来自美国。但玄机就在于阿里实行的合伙人制度,相当于“同股不同权”,这与香港股市要求同股同权不同。换句话说,虽然软银和雅虎的持股比例接近45%,但没有权利决定阿里巴巴的发展和走向,只能得到阿里巴巴的分红收益。

再来看看阿里和优酷土豆的关系。2015年10月,阿里巴巴以12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至此,阿里正式进军内容产业。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国资分别入股阿里的优土和新浪的微博,却没有明确指出“看上了”腾讯的哪块业务。

今年4月,腾讯公布了微信用户报告:

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计8.89亿月活用户。新兴的公众号平台拥有1000万个。这一年,微信带动了信息消费1742.5亿元,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

在用户规模、用户粘性及活跃度方面,微信长期霸占App榜首的位置。而微信公众号的快速兴起和繁盛则呈现了自媒体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让公众舆论的传播及沟通变得更加多样、层次更加丰富。

一直以来,腾讯的最大股东都是一家来自南非的企业——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2017年5月,腾讯的市值超过3350亿美元,其最大股东所持的约33%股份的价值也增至1100亿美元(比该公司的市值还高出20%),而马化腾的股份约占9%。

2004年6月16日,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虽然选择了在香港,但这并不意味着决策权的移交:MIH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公司的具体经营及管理权还是归马化腾及联合创始人所有。

2017年腾讯公布的股东结构。2004年上市之前,腾讯对股权结构重新调整,MIH与腾讯分别持股50%。

因为身后长期站着外国的金主爸爸,阿里和腾讯一直被认为是“外企的打工仔”。但事实上,决定公司命运的人还是他们自己。相比较而言,如果国资入股1%就能参与公司决策,那么效果不言而喻。

2016年12月数据

这可能就是国资选择新浪微博和腾讯的原因了,至于视频业务方面,国资为何看上了成绩低于腾讯和爱奇艺(百度的优土?是个疑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