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免押金租房生意的背后:蚂蚁金服与微信的暗战

王新宇 / 2017年10月12日 07:54

互联网+

对于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已经许久没有声音出来,回头看,2014年可以看做是互联网+房地产起始的元年,从万科拜访小米、腾讯取经,掀起互联网思维房地产的讨论;再到房多多、爱屋吉屋的横空出世;链家全面进入互联网,以真实房源,打造号称全国最大真实房源库等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衍生出众多的互联网公司、传统房产公司进入房地产领域,但几乎被市场所吞没,或者被业内外广泛质疑。

10月10号被微博和房产圈刷屏的消息,似乎又让房地产和互联网看到了结合的曙光,有消息称支付宝联合上百家长租公寓公司,成立了“中国放心公寓联盟”,按照约定,首批就会有100多万套公寓房源入驻支付宝。

支付宝不做房产但房产的痛点必须解决

所以,这一信号被互联网公司或者房产公司解读为是马云要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解读,或者认为阿里要与中介形成正面对战的状况,不过和一些中介聊了,许多人倒并不是这么解读的,

因为阿里这次在其间扮演的是“服务商”角色,而不是大家所想象的“甲方爸爸”。

其实,从2014年开始,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就看到了房地产这个万亿级别市场的潜力,一二线城市的存量房与新房倒挂,让大家看到了存量房市场的巨大潜力。

但为什么三年过去了,除了被市场淘汰或者依旧维持传统的生意,互联网和房地产之间的鸿沟并未被打破,归结其原因,不外乎:

房地产行业依旧对于互联网持观望态度,以万科为例,他们2014年认为:“传统该企业应该做的,不是远离自己熟悉的领域,而是理解新的规则,寻找新的伙伴,运用新的工具,将原有的业务做的更好。”万科尚且如此,其他开发商可想而知。

房源数据难以有zillow这样的房源数据平台,给行业和经纪人提供服务,而中国的经纪人制度和原有的商业模式难以发生颠覆式变革。

中国的信用体系是基于原来银行的贷款金融体系,很难全面对国人进行信用画像,在交易上存在风险。

对于互联网技术公司,有好的技术,却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理解不够深刻,技术和产品如何匹配房地产,三年来还是摸索阶段。

C端的大额高频支付场景,面向的是刚需群体,说白了,开放能力给公寓、中介,用户登陆使用支付宝租房的时候,自然会带去活跃、交易笔数、数据积累,并且有使用金融产品的可能,这些都是利润的来源。

C端用户可以得到更多的除了支付以外本身的服务,所以蚂蚁金服通过支付宝提供多维服务,改造了垂直行业,这种多维在微信支付上是尚不具备的,所以支付宝使用多维能力的组合拳来攻击微信的高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