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放在桌子上 离开···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开始把自己填的满满的,大块时间的工作、规定的锻炼时间、整段的学习时间,周末需要还回学校上课,这些大块小块的时间就像一粒粒大小不同的石子,在石子的缝隙中又填充满了沙子,这沙子正是拿手机消遣的时间。生活过的臃肿不堪,然后作死自己的想要放空。
于是就有了戒除手机瘾的战斗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臃肿的生活犹如自己臃肿的身体,等减肥初见成效时身理与心里上的副作用就会随之而来,防不胜防。当臃肿的生活被抽取了看似属于糟粕的部分,却无法让生活变得更好。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激活了自己久违的拖延症,让自己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战场,不得不让我停下来重新思,找出自己思维中博弈的双方与博弈的结果。
正如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说 :“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回顾篇」
八月十六日把几个智能手机都放下,换上 iPad +黑莓 9900 准备大干一场。
前三天战斗热情的余温不减,对失去智能手机后生活的新鲜感,自己居然产生了无缝过渡的错觉。我拿出了好几次想看但就是不去看的《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上下班换成电动车+公交车的通勤方式,用通勤时间与下班后的时间,居然快速把书看完了。
在通勤中、闲暇散步中、运动中看这个世界的细节居然丰富了许多,这一些的改变都是因为自己不用再低头。看着那些在球场边低着头,走路时低着头,遛狗时低着头,健身房器械上低着头,教室里低着头,咖啡店对坐的情侣各自低着头看着他们的手机,我发现曾经的自己跟他们一样蠢。
第四天周末到来了驱车带着爱人回到家中,正常情况下爱人在车上的两个小时中,有一个小时六十分钟是看着手机的,我突然有种向教育她,让他多看看路旁的世界的冲动,话未出口却已胆怯O(∩_∩)O,周末的两天所有的时间都陪在了女儿身边,玩耍、喂饭、打闹、游山,很久没有感受这种专注中体会的乐趣了。这一切都是放下手机后的从生活得到恩惠。
过完周末回杭州工作,心想平时养成的用闪念胶囊记事的习惯,大不了用纸笔代替记录工具。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黑莓 9900 配合自带的记事本来记录突然闪现的灵感与事件却是难以置信的好用。
iPad 帮我完成了很大一部分移动文档编辑的同时也可以提供轻微的娱乐,比如看看数字尾巴。同时完成很多需要快速记录的手写稿,以防遗漏老板开会时那随时迸发的“奇思妙想”而没有进行产品 DEMO 转化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生活还是正常的进行,早起打球、上班路上看书、上班工作、下班路上看书、吃饭、看书、看电视、睡觉。每周一次夜爬,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夜里的杭州,看到人们忙碌在一个个胶囊中那么渺小与卑微。
第九天 我看完了两本书,又选了一本曾经让自己严重怀疑自己智商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事情突然开始急转直下,这一天取的钱用完了,不得不用ipad打开支付宝来买饭吃,在路边摊 9.7 寸的 iPad 空气兔、扫码、付款,这画面太美我不敢想象。《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深奥难读,跟多年前一样无法读下去。公交堵着极慢。下雨、雾霾、昏暗,无聊极了。此时大家都幸福的沉浸在手机里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我突然有些手足无措,拿起 iPad 打开微博胡乱点划着,这是焦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的生活只是把消遣手机的时间转化成其他有意义或无意义的事件来填充,生活总是饱满的,只是自己愿意怎样去做。
第十天 我扔掉那本书,换上一直拖着没看完的《三体》第三本,取钱,充公交卡,换零钱,列好书单。把规划中的事情,在ipad中的奇妙清单填写完成,紧急事情打星。
之后工作日杭州的日子、周末老家的日子一切正常,切换着到了9月16日。
这一个月时间看了 5 本书其中 3 本看完,没有任何网购行为按均值计算节省 1700 元,研究了 8 篇论文,查阅了 16 种参考文献,写完了开题报告,晨练打篮球 18 天,夜爬 3 次其中一次是 25 公里暴走山路。还经历了一次开车说走就走的瞎逛——回母校看看。
这一切的所需时间原来很大一部分都会消遣于手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思考篇」
九月十六日 手机病治好,我似乎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原理与方法论。心中无机换上智能手机又如何。
为了检验自己的理论,换上了智能手机。就算病情复发,按照这一个月的摸索,我可以快速切换状态。
又半个月过去了智能手机不再像之前那样对我产生很大影响了。它变成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工具。通过学习就能抵抗各种软件所谓的推荐算法,技术其实很肤浅,只是我们太愚蠢。
生活还是按照这一个月养成的习惯平缓流过。
但是一切慢慢又开始变得臃肿、沉重,满足与循规蹈矩。奇妙清单中的清单越来越多,慢慢的我对打星的清单也不在意了。
拖延症!另一场战斗开始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