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专业中系统开发类课程考核方式探讨

计算机时代 / 2017年12月31日 01:02

数码

2016课程考核方案.ppt

贺玉珍 张海江

摘 要: 针对目前开发类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着滞后性、不真实性和难度大等问题,提出基于过程的、多元化的、全方位综合考核方法。该考核方法从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实验报告以及分组答辩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包括了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权值。该方法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

关键词: 系统开发类课程; 考核; 评价指标; 基于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12-85-02

Discussion on the evaluation scheme of system development courses of computer specialties

He Yuzhen1, Zhang Haijiang2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2.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lagging, unreal and difficult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cours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versified, comprehensive, process-based integrated evaluation scheme which assesses from the pre-class preview, class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reports and group defense etc. This scheme includes a complete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and weigh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capabilities of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system development cours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process-based

0 引言

眾所周知,计算机类专业中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该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Web系统开发、软件工程、C#程序设计、Java网络编程等课程获得,由于该类课程实践性很强,对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因此课程教学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力争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然而正是由于该类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笔试和机考都不太适合,目前该类课程在我校的考核方式大致是这样的:平时考核+期末课程设计,平时考核包括实验和考勤,这种考核方法存在着诸多缺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⑴ 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

平时成绩往往是通过实验考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出评分,实验往往只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实验报告评分,这种评分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做实验过程的考核,在加上老师给学生的实验任务都是相同的,导致部分学生直接将别人编好的程序稍加修改或从网上找到现成的程序交给老师,因此这样的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⑵ 评价结果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后续内容的学习

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批改经常是滞后教学进度1-2周,并且部分教师只给分数,不对评价结果做出解释。由于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学生,这样当学生最需要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的时候,反馈滞后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导。同时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不够清楚,难以保证以后不犯这样的错误。

⑶ 分组式的课程设计中每个成员的参与度难界定

系统开发类课程目前大部分院校选择基于分组完成一个项目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从理论上讲,这种考核方法虽然符合该类课程的教学要求,但是由于考核方法不规范,容易将造成实际考核效果不符合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例如,Java网络编程中要求3-4人一组完成一个聊天程序,人员分工全凭设计报告,具体到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工作及其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无从得知,这样造成个别学生蒙混过关 [2]。

1 基于过程的、多元化、全方位综合考评机制的建立

根据课程要完成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过程性考核方案。该考核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有:①注重自主进行编程能力的培养;②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③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④注重协作合作精神的培养。课程考核应采用平时操作考试(考勤、预习、堂表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课程设计的操作考试(预习、设计、调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情况、报告书写、答辩等),最后综合评定,给出该课程最终成绩[3]。

⑴ 建立预习考核机制

学生课前应认真阅读上次课教师给出的实验要求,可以写出部分核心代码或程序流程图,以及用到的主要类及方法。教师通过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进行预习情况检查,根据答疑情况给予学生预习成绩 [1]。

⑵ 建立实验过程考评机制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形式对实验进行讲解,实验过程着重强调学生多练。实验过程评价机制强调独立操作、疑难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情况,能独立操作、疑难问题提的有亮点有意义且通过思考能解决的得分最高,其次是能独立操作但疑难问题不会解决,最差的情况是既不能独立操作、还提出有低级错误的问题。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实验拷贝现象。

⑶ 建立实验报告考评机制

首先,规范实验报告书写格式,强调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在于真实性、完整性、深入性和创新性。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测试数据和实验心得,及时批阅实验报告有利于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的评价机制是实验原理占30%,测试数据占30%,实验心得占40%。若发现实验报告雷同,实验报告成绩均为零分。

⑷ 建立实验库

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多设计一些实验供同学们选择,可选项目较多就避免了相互抄袭。让学生围绕知识点做不同的实验。比如在《Java网络编程》课程中,有关JDBC实验,针对不同的任务会对应有不同的数据库及其数据库的操作。

⑸ 实验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

教师应及時批阅实验报告,并在下次课之前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对实验报告教师一定要给出学生不仅仅是分数,还要指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2 基于过程的、多元化、全方位综合考核指标

结合以上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和课后实验报告的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个实验任务应从以下四个一级指标来评价。①学习态度:是否课前预习、是否按时出勤、课堂表现等。②系统质量:系统功能、界面操作、编码的用时时间、系统运行等。③实验报告:实验原理、测试数据、实验心得。④合作答辩:是否具有合作协调能力、答辩和表达清楚等,如图1所示。

一级指标的权重包括:学习态度权重系数15%;系统质量权重系数50%;实验报告权重系数20%,合作答辩权重系数15%。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以及学生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划分二级指标,其所占的权重及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3 应用及效果分析

系统开发类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一个真实项目的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的能力,因此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标准能不能找到适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考核方案在Java网络编程中进行了应用,新的考核方案使学生上课的热情、课堂学习气氛和项目参与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由于丰富的实验库的建立使得学生的实验内容大部分不同,避免了实验抄袭的现象。最后的课程设计分组进行,要求每位同学都参与写报告和答辩,组长时间为8分钟,主要陈述整个项目和自己的工作,组员时间为5分钟,主要陈述自己所完成的工作,同时要求组长对组员给出合作能力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IT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

4 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中系统开发类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类课程实践环节多,知识的综合考查部分较多,因此传统的笔试答卷方式、机考方式都不适合,一个全面的、客观公正的、可操作的、注重过程的考核办法是提高该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该考核方法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舒玉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结构》实验教学考评初探[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97-99

[2] 申志军,郭玉波.计算机专业编程实践类课程考核方法探索[J].

教育观察,2017.13:101-102

[3] 杨菲,柳欣.语言教学过程性考核的设计与实践[J].电脑知识

与技术,2017.10:113-114,135

[4] 高亮,韩玉民,赵冬.答辩考核方式在编程实践类课程中的应

用[J].计算机教育,2010.24:135-137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